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念不和谐、价值和文化认同不和谐、教育管理者和接受教育管理者关系不和谐、群体不和谐、资源和力量不和谐.因此,努力做到五个"和谐",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认同一般是对"归属感"和"身份"的双重鉴定,专升本学生作为本科院校的特殊群体,在对其就读学校与自身定位两方面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群体性质,从"学校文化"、"学科专业"及"自身定位"三个方面进行认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专升本学生认同教育的实施路径和开展方式,更好地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的主题为"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围绕这一主题,会议开设了十个研讨专题,分别是:和谐文化与高校文化使命;和谐文化与高校管理理念;和谐文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和谐文化与高校办学特色;和谐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与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质量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传统和谐理念在高校的传承与培育;和谐文化与多校区建设.这些议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形成了8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源泉。和谐文化通过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维系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而起到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坚持和谐理念:用和谐理念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种地域文化发展的关系;用和谐态度正确对待外域文化;法治文化与和谐文化相融合。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得以延伸,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网络和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海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发展网络和谐文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基础扎实,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网络文化整体水平尚待提升、海西认同与区域文化认同有待成熟等也成为海西发展网络和谐文化的制约因素.充分利用海西网络文化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网络文化的指引,并在此前提下包容多元、抵制错误.同时政府还要转变理念,明确责任,加大对网络和谐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不能人为地割裂"以人为本"中蕴涵的"人本"与"民本"的内在关系: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二者辨证统一的必然结论是"人本而民本"。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新文化理念形成的意义是:有助于克服企业发展中的"人文瓶颈",有助于企业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生产力"的生成。目前,企业管理要真正做到"人本而民本",就必须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构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理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与企业生死攸关的诚信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同危机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烙印,既不利学生个体的成才与发展,也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因此,应从国家制度安排、职业院校理念转变、构建和谐职业教育文化三个方面重塑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以拯救学生个体并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盖瓦洒"哑巴会"中,通过族内群体文化自觉的行为,使节日中自然的慰藉功能上升为自觉的娱乐功能;群体民族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觉醒,是产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结果。群体对文化认知与实践过程,体现于节日的调适功能与组织功能,而有助于节日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吸纳与选择,则推动了节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面临想不想去、能不能去和要不要再去等与身份角色转换相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方面对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教师存在被动实践下的自我认同失调、经验缺失下的角色认同障碍、校企冲突下的群体认同困境、压力氛围下的文化认同危机。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应尊重主体地位,促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自我认同;完善实践政策,推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角色认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群体认同;创建和谐氛围,助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界定出发,认为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充实新的和谐理念,为此,需要强化"五个教育",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五个制度",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暗语"作为小学生群体内部的一种交际语言形式,其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产生和发展,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学生与师长的文化冲突、社会其它文化形态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探究小学生"暗语"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寻求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育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阿坝藏区青年是阿坝州初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十分关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实质上体现出一种认同感教育,这种认同感教育以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教育为前提和基础,因而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信仰教育问题、加强阿坝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坚持加大投入与注重宣传并重的方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之魂,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宁波市宝韵幼儿园深入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和美"之魂所衍生的"和谐与共赢"理念渗透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并从和谐创新的管理文化、和雅生态的环境文化、和悦共赢的教学文化、和谐共生的班级文化、和谐欢乐的家园文化等方面多维度地建构强大的文化场,从而形成了全员认同的、底色与特色兼备的和美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明确指出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管理者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思想观念发生偏移、文化模式雷同严重、文化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深入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引导、凝聚、激励等作用,对确保医院发展正确方向、提升医务人员群体道德水准、增强医院内部和谐与团结、改进医务人员工作作风的重大作用。明确指出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渗透,以及"注重宣传教育、统一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服务文化","开展情感激励、构建和谐环境","强化典型牵引、树立先进标杆"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面临三大文化矛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此外,矛盾还存在于国内各亚文化、次亚文化之间。矛盾发展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文化冲突,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实现文化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的重新认识与创造性构建;以目标引领增进文化认同,通过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来实现文化和谐,这是较为可行的“路径依赖”。选择这一路径实现文化和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四个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确保文化和谐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孝悌"、"孝慈"、"家和万事兴"的家教文化,"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天人合一"的环境文化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基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元素,对实现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越来越多义务教育适龄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进了城市公办学校。这些"流动的花朵"如何与所在城区彼此悦纳,和谐融合?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前提是价值认同,关键是文化适应,生命安全是保障。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许多很好的主题,深入挖掘文本中富而深厚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进城务工子女从身份价值认同、文化理解、环境适应等方面融入城市生活,促进"流动花朵"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