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明征服了饥饿,工业明征服了空间,信息明征服了时间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与事物关注力与持久性愈发显得重要了。美国一位学撰指出,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正是这种短缺,成为社会必争的焦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言,未来世界的媒体将会为赚取注意力,而展开激烈的眼球争夺战,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2.
何屹 《湖北档案》2005,(8):11-12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就成为稀缺的资源,成为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面对激烈的注意力竞争,档案信息服务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观念以求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屹 《科技档案》2004,(4):16-18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因此成为稀缺的资源,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就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王玉英 《新闻知识》2003,(10):20-2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意力经济成为最时髦的词语。1996年,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称:“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于是,“争夺  相似文献   

5.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认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他的话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得到了印证。由于足球的巨大魅力,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韩国和日本。几十场比赛引来的无数“眼球”带给韩日两国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增长、人气的飚升,还带来了两国社会各个方面巨大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6.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媒体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赫男 《新闻界》2004,(3):38-39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熏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标之为“眼球经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8.
现代期刊“抢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具体表现为信息流量骤增,信息传播渠道增多,大大超过人们的心理接受阈限。可以说,从电视、广播、报刊到网络,都在试图争夺公众的注意力,因为正如美国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整个世界将会开展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 21世纪的主宰”。   在期刊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中,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已经和正在上升为期刊市场竞争的新焦点。越来越多的期刊跳出发行靠摊派,经费靠拨款的圈子,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立足本行业,面向全社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利…  相似文献   

9.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资讯泛滥的时代,人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所以各个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眼球。谁赢得了眼球、赢得了注意力,谁就能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不仅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信息高效的传播,还应该是资源的整合、理性的分析、事件的参与,进而成为时代的推动。种种信息无不表明,依托媒体这个平台,举办各类大型社会活动进而开展“活动经济”,正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专家指出,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的时代,谁能让消费者在第一眼时就被吸引并发生购买行为,谁就能在这个时代取胜。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5,(5):17-17
“注意力经济”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爆炸”导致信息由过去的紧缺资源变为过剩资源,人们的注意力转而成为一种紧缺资源,谁能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何屹 《湖北档案》2005,(1):26-2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不断增长,而人的注意力变得短浅,正是这样短浅使得争夺注意力变得重要,对于信息机构而言,谁吸引越多的注意力,谁就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注意力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这种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取注意力成为经济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谁能从社会公众中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有了宝贵的市场资源。厂家搞促销,做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力,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使人们一想起什么品牌的广告,就知道是卖什么的;相反,生活工作中需要什么东西也知道购买何种厂家、何种品牌的产品。期刊的竞争也是如此。期刊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否有一个明确的标志,让读者过目不忘,就成了市场竞争的关键。而这个标志,就是期刊的品牌。期刊品牌的内涵构成期刊品牌不同于期刊名称。期…  相似文献   

14.
朱秋珍 《新闻世界》2013,(3):147-148
注意力经济时代,整个世界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毋庸置疑,高调更容易换来注意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本文试图从反面角度来看待低调所能创造的注意力价值,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论证低调同样弥足珍责,甚至抓住的是会增值的注意力资源,在高调的领地开拓一条独特的获取注意力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呈爆炸式地激增,当下注意力已取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书业竞争异常激烈,能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成为能否赢得读者的第一步。图书出版业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注意力经济,进行编辑手段与营销方法的全面创新,就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何屹 《湖北档案》2005,(2):26-2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不断增长,而人的注意力变得短浅,正是这样短浅使得争夺注意力变得重要,对于信息机构而言,谁吸引越多的注意力,谁就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注意力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这种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取注意力成为经济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不断增长,而人的注意力变得短浅,正是这样短浅使得争夺注意力变得重要,对于信息机构而言,谁吸引越多的注意力,谁就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注意力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这种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取注意力成为经济运营成功的关键。档案馆是重要的信息源,是知识与信息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构,因此,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档案馆如果不能有效地获得公众和社会的注意力,档案就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4,(8):32-42
广播媒体在拥有多项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易逝性、线性传播的听众被动接受和有声无图等缺陷。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哪家媒体最能争夺受众的“眼球”,最能实现互动性以及信息的可点播、易查找,哪家媒体就能占领竞争中的高地。因此,具备这些优势的网络新兴媒体,成为其他传统媒体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广告无孔不入,在汪洋大海的广告信息中,谁能最大程度上抓住公众的注意力,谁就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业内人士对如何让广告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问题十分关注,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其中议程设置在广告传播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媒体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瑞 《新闻爱好者》2002,(12):27-28
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术语,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依靠品牌战略树立形象、占领市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与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分不开。品牌建设对于网络媒体也有这样的意义。有学者提出,在网络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品牌是与注意力紧密相连的概念,品牌的形成在于注意力的获得。网络媒体的竞争从表面看似乎是争夺网络注意力的竞争,是争夺受众市场的竞争,但实质上是一种品牌之争。谁拥有了受众的注意力,谁就拥有了无形的品牌,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获得注意力只是占领市场的第一步,要站稳脚跟则需要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