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襞是明代著名学者,泰州学派核心人物。王襞的佛道情结,除了受他的师友影响之外,更多地是为了避灾消难,补儒之残,为发展与宣传王学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王襞晚年崇尚仙道,目的是为了消除心中的烦恼,促进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泰州学派经世济用的思想,但在以何济用的问题上,他主张立本修身以济用,所以他不讲儒学的实用性而讲修身的实用性,他认为儒学只有通过修身才会发挥经世济用的作用;在知行合一问题上,王襞强调行道以经世,他认为修身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所以王襞关注的主要是知行合一的社会功能,他的经世思想既体现在他的言论中,也体现在他的亲民义举上;在经世济用的方法上,王襞认为自然之谓道,天命之谓性,人的实际生活不能受制于任何主观的或客观的意志,所以要发挥知行合一的经世济用功能,就应当做到"率性"不"立意",顺其规律而提高社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平民哲学家和教育家王襞继承其父亲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主张易简,并把良知看着是至易至简之道。他要求人们在百姓日用中学习,在即事和实践中获得学问,求得真理。研究王襞的易简之道与他的日用之学,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理论学习的要求,掌握好理论联系实际和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襞认为。“心”具有通变神应之功效。心为主宰。人的一切行为皆由心之所发。他认为,“真机不容己”.良知体用乃“心之官”也。“心”体“虚明”。才能容纳。才能拓展。所以一方面要发挥“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心”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和泰州学派关于修身养性的理论传统,强调养心的悠然自在性。他认为养心必须保持人本有的、纯粹至精的人性与良知,防止外界的污染;他既主张满足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又反对人饱食终日而枉负一生;他要求人们襟怀洒落,率性而为,不为见闻情识所乱。  相似文献   

6.
在泰州学派中,王襞是格物修身、反求诸己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把反己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要求人们反躬自求自得,同时注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出了问题别讨伎俩,逐外驰求,应多在自己身上找根由。  相似文献   

7.
王襞一心向学、终生不仕,以"修于野"的人生志向,坚持在民间讲学和进行社会实验。他制定会讲制度,热心讲会活动,建宗会、办义学,以期改造社会,见龙于世。  相似文献   

8.
王襞一生作诗很多。与王艮、王栋的教育性诗歌有所不同。他借诗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诗风清新,不拘一格,雅俗共赏;以率性为特征,以自然为起步;其内容主要是他对社会、对生命的感悟和心理体验,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9.
王襞在王守仁、王艮以及历史上王充和玄学家们的思想影响下,大力倡导自然人性论。他认为天命之性就是自然之性,主张自然之谓道,提倡顺应自然天性;认为良知当下现成,不假工夫,所以不犯妙药手,提倡无为之学:他综合了王守仁、王艮等人的观念,认为良知刚健中正,纯粹至精,反对用智之私,倡导不杂纤毫意。  相似文献   

10.
王襞在人性问题上,受王阳明、王艮以及王充等人的影响。他主张人性天然,提出“自然之谓道”的思想,反对在人性上着力。在良知的问题上,王襞认为良知本自现成,纯粹至精,杂纤毫不得,所以他倡导“无为之学”。此外,王襞还认为良知或道都是至易至简之道,所以他倡导平常本色,提倡“平常”与“省力”。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是16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两位大师在学习理论上卓有建树。研究他们独特的学习理论内涵,对促进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化学习理念,拓宽学习视野和途径,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王学的研究作多维度思考的时候,方法的多元尤为重要,方法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论域。在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中,“价值中立”应与“非价值中立”交互并存。除了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结上来展开对王学的研究外,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及比较文化的视野的建构都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用新的方式探讨船山诗学背景 ,即从其征引及相关评论来看船山诗学的具体针对性 ,认为 :王夫之诗学思想需要结合其批评针对性来理解 ;王夫之诗学所针对的主要是高木秉、李攀龙、王世贞、钟惺、谭元春等明代复古与性灵诗学的代表人物 ;王夫之在进行具体批评时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误读 ,这可以视为一种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弼的本体论哲学以他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为基础,对"生"的重视实乃这一哲学最突出的特色.这一哲学的全部内容就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本体才具有化生万物的能力问题,王弼正是想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为他的现实理想、圣人模式寻求合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赐琏是清嘉庆至光绪年间(1796—1880)万泉县西景村(今万荣县汉薛镇西景村)一名乡村教员。庄户人家出身,六十二岁方得一子,为教育后人尝作《诫子辞》千余言,可同《朱子治家格言》相媲美。《诫子辞》内容翔实,贴近民众生活;语言浅显,讲究押韵对偶。读之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百余年来,民间广为流传,被视为乡村"家教"的蒙学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东晋名士王羲之既有“逸民之怀”,又有经世情结。其仕隐生活及心态表明:其时仕隐都是个人自愿的选择,都考虑到家族命运;仕隐生活的实际区别表现为有无政务需处理;寄意山林与身处庙堂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