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先哲们很早就提出并探讨了“和”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诸如“中和”、“合和”、“协和”等一些重要概念。所谓“和”,包含有协调、和谐、适中、调和之意,在内涵上最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一词。  相似文献   

2.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各大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管理主义”、“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等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管理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弱化的情势下,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而“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又是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延伸。本主要是通过对这四大理念的介绍,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改革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对我国当前形势下大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大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2,(5):9-9
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在就职演说时表示,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有许多表达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诸如两者之间的选择,两者之间的比较,两者之间的对照,两者之间的一致,两者之间的肯定、否定及其他相互关系等。这些表达方式有的常用一些固定结构,有的则灵活多变。一、两者之间的选择在表示两者之间的选择时,常翻译为“比起……来,更喜欢……”,“宁愿……”,常用固定结构“wouldrather…tha…”,“rather…than…”,“…rathertha…”,“wouldpreferto…ratherthan…”“prefer…to…”,“either…or…”,“not…but…”等。请看下列例句:Hewouldratherstayathomethangoou他宁…  相似文献   

6.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诸如“痛”和“痒”之类的词。究竟在英语中该怎样表达“痛”和“痒”呢?Ⅰ.ache,pain作名词用,表示“痛”。例如:1.他昨天头痛。Hehadaheadacheyesterday.2.她的胃一直在痛。Shehasbeensufferingfromstomachaches.3.母亲浑身疼痛。Motherhasachesandpainsallover.4.那孩子痛得直叫。Thechildcriedwithpains.5.我觉得有点儿痛。Ifeltsomepain.6.奶奶常常背痛。Grannyhasapainintheback.Ⅱ.ache,pain作动词用,表示“痛”,这时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位常常在句中作主语。例如:1.…  相似文献   

8.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9.
以甲骨中“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在“受”“止它”类卜辞中,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富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0.
“双肩挑”干部是中国高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中国执行“学术权力”的基本方式。在分析“双肩挑”现象产生的原因、利弊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必须以学术权力为中心来配置资源,建构制度,使“双肩挑”管理模式得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在李晓琪(1994)章的基础上,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关于“给”“替”歧义句以及“为”引进给予对象的问题;二是关于“给”“为”“替”三词与二价不及物动词共现的问题;三是“给”、“为”、“替”三词互换时的语用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了学术、政治的相关意义及关系,阐述了其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记得早在1993年毛泽东主席诞生100周年时,我在权威媒体上看到“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字样时,当即就给有关媒体写过文章,指出“诞辰1(10周年”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在随后若干年中,诸如“周恩来诞展100周年”(1998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陈云诞辰100周年”(2005年)、“乌兰夫诞辰100周年”(2006年)、“薄一波诞辰100周年”(2008年)、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大众化”一词竞成了高频词汇,学术何尝不是如此。“学术消费”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5.
“走为上”属《三十六计》之末计,俗称“走为上计”。是处于劣势时所采取的对策。并不意味着其在“三十六计”中为“上计”。当敌强我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时,只有投降、讲和、退却这三条路可走。投降是全败,讲和是半胜半败,退却非但不是失败.还是一种化险为夷、扭转败局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走”不失为“上计”。  相似文献   

16.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5,(19):23-23
“政绩工程”泛指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搞的一些诸如广场、风光带一类的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项目。这类“工程”劳民伤财,很多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其实在教研工作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类“政绩工程”。有的学校搞了很多的课题,一些课题还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奖励,但你到学校一了解就会发现,这类课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只是一些“专家”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刍论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其他教育在无意中经常给儿童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儿童被贴上诸如“老实、胆小”、“调皮捣蛋”等标签时,他们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标签效应产生的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对太平天国运动“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一再出现。毫无疑问,“质疑”太平天国运动研究中的某些“史实”、某些“结论”,是严谨的学术争鸣。而希图严厉声讨太平天国,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难以为人们所认同。在这种情形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所以在各级各类的考试题中蕴含有课程改革信息的新题型不断地出现。诸如开放题、信息题、设计题、想象创新题、阅读感受题……数不胜数。下面就以“图画”“诗词”为背景命制的物理试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三毛七 《成长》2006,(3):39-42
提起“性别”二字,大多数被采访者仅能停留在诸如同性恋、性别歧视、笼统的女权主义等模糊概念上。甚至很多人只简单归结为“男女”二字,缺乏基本的性别认知是普遍现象。不久前,一份被称为“北外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整个女生群体性状态的调查”惹火现世,这份调查报告刊登在该校一份学生报纸《107调查》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