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我自创了“三节奏语文教学法”。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简单,行之有效,供同行们参考。1.课堂预习。课堂预习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四看、三查、二议、一标。即:看文题、看课文、看插图、看课后问题;查字典、查词典、查有关资料;议层次与段落、议中  相似文献   

2.
一、布置“分层次”数学作业 可根据知识点的个数、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成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运用;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张曰昌 《现代教育》2003,(22):56-56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考核的一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分层次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阶梯”分层法、“集散”分层法和“复式”分层法。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文本转换成具有学生个体个性色彩的文本,最终达到阅读的三层次:我看了——观看的层次:我想了——思考的层次;我懂了——理解、共鸣、评价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文本转换成具有学生个体个性色彩的文本,最终达到阅读的三层次:我看了——观看的层次;我想了——思考的层次;我懂了——理解、共鸣、评价的层次。教学过程一、扩展课题释“林海”1.调动生活积累,由“海”扩词激趣:大海、花海、人海、火海、心海、林海……2.读文释题——“林海”。大兴安岭是树木的海洋。大兴安岭是落叶松的海洋。大兴安岭的树木连成一片,成了树木的海洋,绿色的宝库。……二、依果溯因解“林海”1.速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大兴安岭为“…  相似文献   

6.
“分层练结”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成若于层次,按照“问题一练习一辅导一小结”四个环节教学,逐层递进,从而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一是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及应用三个层次。二是教学内容按练习题题型不同分为客观题、解答题及达标练习题三个层次。三是教育对象按其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A、B、C三个层次。四是教学方式分为自导、互导、引导与精导四个层次。问题:问题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客观题时要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由识…  相似文献   

7.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编一组例题或习题,在课堂上举例或让学生做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把这类题称之为“题组”.  相似文献   

8.
浅谈"层次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次教学即分类目标教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不同水平,并考虑到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分类目标,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教学方案,即“因材施教”。1.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式”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式”,教师发挥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既要面对优生,也要面对后进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课堂练习要分层次进行,课堂上教师不点名提问题,而是鼓励学生自愿、争先回答,搞好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参与教学活动。2.课下作业采取“灵活式”改变课下作…  相似文献   

9.
肖岚 《数学教学》2022,(1):25-28
<正>在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圆锥曲线神奇的、统一的、规律性的结论确实令人惊叹,但学生不一定感同身受:第一害怕复杂的运算,第二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第三即便对规律性常识有印象也不会用.如何解决这些教与学的矛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设计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个环节的套题来进行习题课的教学,以帮助同学们搭建一个层次丰富的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家概定,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智力因素,以及对知识掌握情况等,将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或更细层次,再根据《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集中地被强调了三点: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是分层的基础;二是根据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t三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下面,我从三个层次来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的试卷讲评课上,我正在从头到尾,逐一讲解试题,忽然发现平时几个挺不错的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我悄悄地走过去问:“怎么不用心听讲啊!”学生苦笑一下说:“这些题我早就会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试卷讲评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评课不仅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更是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目前的试卷讲评课真的起到了评价反馈的作用吗?据我所知,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批阅完试卷后当即发下并立即讲评;讲评试卷时排名次,“讲评课”变成“批评课”;教师就题论题,一讲到底。这三种方式,各有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呈现“学生讲题”教学实践的部分实例,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讲题教学的价值进行思考,提出“学生讲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外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等。接着归纳出了“学生讲题”教学的主要实施方式。最后总结出了“学生讲题”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丛文 《教师》2012,(33):100-100
王世发曾说过读书有三种层次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该努力实现这三个层次。一、教师巧于教,学生乐于学教学的第一层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即安下心来,全神贯注做好自己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专心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5.
傅云 《云南教育》2000,(21):28-28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的主要目标。我在教学应用题时,总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启发、点拨,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思维。现就解题思路和方法谈几点做法。   一、设置阶梯,诱导思维   小学数学“九义”第八册教材练习十七第 3题:“根据算式 30× 4=120,编一道乘法应用题,两道除法应用题。检查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把哪两个数据作为已知条件,分析其原因,我觉得这道题的“坡度”太陡,应先指导学生把“ 30× 4=120”改编成除法算式,再编题。这样就为学生增设了“…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说题”促使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同学间交流、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为原则,从制定原则、制定计划到“学生说题”说什么、怎么指导“学生说题”进行说题的具体实施.并且从对实施的反思中提出了如何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材中起始内容前,一般都编排了“准备题”,这部分内容怎样教?我曾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反叙条件应用题”,他是这样教学“准备题”的:组织学生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师在磁性黑板  相似文献   

18.
钱卫 《考试周刊》2011,(86):84-86
让学生做题既对又快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一个梦想,然而事实却让老师们深感遗憾:学生对某些数学题目做了又做,结果还是做错了。如此拼命地解题,为什么教学效果还是不佳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做错的题大部分为数学中的“易错题”。教师都知道解一道有代表性的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其他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学生来说,掌握一种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为重要。因此在范例教学中应让学生解他们易错的有效题,并教会学生分析解答错误的原因。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典型的“易错题”,作些相应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无图考图”题中的“图”主要指区域分布图,这类试题强调对空间概念的考查,但题目中并不呈现相应的区域地图。一“、无图考图”题的特点1.“无图考图”题实质上是一种区域判断、分析题。解题时,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文字信息想象、再现与试题相关的地图。“无图考图”题中缺少直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向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本文简略谈谈有关分层次教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层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45分钟时间的层次,二是课文内容的层次,三是学生知识水准的层次.如何利用45分钟在一个教室里,面对数十个学生,设计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案,寻找出教与学的最佳交汇点,以便让绝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最大的收益.按教学一般常规,课堂上起始的3~5分钟用来复习提问.其目的是复习旧课,同时应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在不突破时间的前提下,要求设置的问题有价值.我认为第一个问题应涉及旧课中最基本的知识,即有关概念或原理、定律.此题应选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回答,我在实践中的做法是把所提问题说清楚并让学生思考后要求学生快速抢答,营造出一种“临战气氛”.最后一个问题应是用旧知识回答不了或是回答不全的问题,此题应选中等以上的学生回答,让他们感到知识的不足,并由此激发出为什么、怎样办的悬念,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