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格尔顿的著作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中文书名译作<美学意识形态>是正确的,改译成<审美意识形态>的理由则不充分,该书的理论内容也说明书名译成<审美意识形态>是不妥当的.出现这一误译的原因,恐是受理论界所谓"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影响.而"审美意识形态"概念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特别是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其准确性并不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小说,并因此而认为<鹿鼎记>是一部脱离了通俗小说范畴的小说.事实上,<鹿鼎记>没有脱离通俗小说的范畴,它是一部体现了市民意识、市民文化精神的小说,是市民意识形态最为经典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它是一部市民文化神话.  相似文献   

3.
英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的<电视与社会>一书认为电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媒介,这不仅体现为电视写实性中暗含着意识形态,而且电视体育节目和新闻节目无不具有意识形态内涵.电视文本常以理论灌输式、删选假想式、转移淡化式和倾向解读式为意识形态最基本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信念方面有所"淡化"之际,出现一些远非实事求是的言论也是正常的.文章摘取数条,略作评议,用以表明思想多元化,尤需在争鸣中明辨是非真伪.  相似文献   

5.
马克&#183;吐温的《哈克贝利&#183;费恩历险记》是其经典代表作,我国1943年出版了第一个译本,建国以后各种重译本层出不穷。“操纵学派”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同时代的诗学、意识形态以及赞助人等内、外部因素对译者的操控造成的,名著重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长期以上层建筑性和意识形态性作为对文学的本质规定,与此相适应,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中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新时期以来,以朱光潜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西方美学史·序言>为开端,在文艺理论领域内,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断地展开反思.伴随着这种反思的不断深入,各种审美型文论话语开始确立,长期占据学术舞台的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发生转型.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研究理论的大量引入,在新的语境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成长》2007,(9):89-89
前克格勃官员、曾任俄首任总统叶利钦警卫局副局长的鲍利斯·拉特尼科夫在接受俄罗斯政府报《俄罗斯报》专访时透露,原苏联和俄安全部门曾有远程操纵意识形态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特里&#183;伊格尔顿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在其《文学理论导论》一书中,对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与之共生的精神分析文论进行了批判性阐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精神分析学的兴起、发展和成败得失,并以一个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揭示了其背后深层的意识形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0.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11.
“传统——现代”的思想范式成为解释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个典范,影响甚大。它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具备合理性。这一来自西方的思想范式的弊病,今天不仅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批评,也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这个思想范式轻率地割断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并以一种独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遮蔽了历史的真相,成为一个思想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和"公民意识"。在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仍应重视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研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点是:课程设置稳定、教学时间长、重视本国史和科技文化史的学习、注重历史教育同国情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从中得到启示,借鉴之所长。本文在历史教育研究和国情教育的教学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现象的反身性质,意识形态等社会科学理论是有缺陷的知识。虽然意识形态是有缺陷的知识,但它能产生积极有用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是一种"创造性谬误"。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是"易扩散谬误",意识形态总是将一时一地有效的东西普遍化、永恒化,以至于远离生活现实,变成谬误。索罗斯认为,开放社会是意识形态的纠偏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理解和把握问题的特殊方式,合法性叙事指征着一种必不可少的价值立场,它以“追问”的方式寻求对于某种价值存在的积极有效的辩护力量。合法性概念所蕴含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认同感”和“尊严性”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有效诠释视域。在合法性叙事的分析框架内,面向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质疑,构成现代文化深刻的主体转向的一部分;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危机揭示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权威被扭曲和被贬损的状况;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重建要求某种忠实于自己同时也得到他人承认的尊严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经济思想既有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义利观、恒产论、分工与交换和赋役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关注语境在一定程度上要涉及到历史和意识形态,而结构主义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共时性的文本间的关系。在文本的不同话语转换过程中,文本实际上面临着一个重新语境化的问题,因而“回到语境”这个提法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成熟,对于每种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性格缺陷。音乐是新时期信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体"与"用"两方面相互关联,而分别授课和分时授课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将中宣部和教育部所拟的"05方案"的《概论》和《修养》整合为一门课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文章阐述了两课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的思路及具体安排,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课程是“两课”建设的核心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授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等问题,应该从进一步加强重视程度、强化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