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我国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现状,接着探究了中美在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差异性,主要从课程政策、课程实践角度、课程实践力度和教学理念展开详细探究,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提出几点建议,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工程类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养成工程观念的一系列重要课程。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工程课程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单独设置实践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法和措施改革现有的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技能和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实现零距离对接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叙述了化学工程专业开设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及课程设置的意义,分析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同时说明了实践和试验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有偏差、理论教育落后和学生素质良旁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质量.要提高发酵工程教学质量,必须建立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优化发酵工程课程课堂教学、强化发酵工程教学理论研究、强化工程实践和创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寻找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从工程能力的定义出发,概述了《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形式及与实践实习有机结合等环节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CDIO理念的《工作研究与分析》创新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如何培养有创新实践的综合工程能力的学生,采用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学理念对《工作研究与分析》进行课程改革,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DIO对课程教学创新的启示,并通过"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以自主探索、主动实践、着重把握技术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工程,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化工分离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新尝试。本文以"卓越计划"的理念指导化工分离过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观念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是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思想和目标对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不足、课堂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验和实践教学仍未能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为手段对课程教学开展了实践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创新小组和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教学观念、课程结构、评价标准等方面阐述了传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基于OBE理念,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改革设计.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为交通工程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提供...  相似文献   

10.
在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工程师的工程思维。以测控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为例,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为目标,深入分析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并从教学目标、实训项目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对课程教学效果调研的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有效的,也为工科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不仅是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入学的引导课程,而且是非水利类专业大学生的科普性课程。在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和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先进教学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背景下的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学生考核方法等教学体系一体化改革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该课程改革,构建适应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为兄弟院校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把工程任务引到课程中,通过课程任务完成工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效果良好。本文从对工程任务课程化的解读与分析入手,详细描述了工程任务课程化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改革给法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大学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四方面设计工程顶点课程,它不仅整合了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把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围绕课程与项目的结合,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目标和手段.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资金、项目、设计流程的保障.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课程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课程实验存在内容陈旧,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现代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优化课程质量标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构建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对接工程应用的新模式。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对接工程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国际精英班工程制图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针对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所用教材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总结作者在工程制图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给出了课前印发课程提要以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构建互动式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踊跃发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三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建议,为学生营造出能够体现英语及制图课程应用价值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工程制图课程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隧道工程领域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给高校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也有更高要求。所以,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方向,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门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思维进行工程实践,但是学生的计算思维还不够强;课程本身工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和课外活动四个教学环节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CAD与工程制图作为大学工程类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性知识、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作业与实践、教学方法与特点三方面比较了美、日大学和我国地方院校在工程制图上的教学差异,围绕我国地方院校的教学特点目标,构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与技能为主的新课程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的实施主要采用了综合研讨式教学模型,由内容导入、目标分析、分组讨论、疑难解答、评价反馈、考核与干预等环节组成.通过实践教学结果证明,综合研讨式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构造"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更新教学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等措施对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面向非机类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工程制图》通识选修课程在为学生提供了解工程常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总结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工程制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