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国际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和近现代时期,主要是西方人主动来华学习,为欧洲和美国的汉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今,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传播汉语,介绍中国文化,并正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队伍。与西方汉学研究不同的是,中国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郭宇 《时代教育》2008,(1):17-18
英美学者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活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西方汉学中心由欧洲转到美国,汉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也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英美学者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英美文学领域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来为历史专业学生开设了两门"汉学"课程,均属讨论课(seminar),实际上是阅读和理解英语世界里的中国历史研究名著,一是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西方汉学概论";二是为本科生开设的"西方汉学名著导论与导读"。现就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一、研究生讨论课:"西方汉学概论"2010年冬天,我为一部分研究生开设了该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出现的大量翻译、引进西方汉学论著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曾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正面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那就是“一味追求和模仿”西方汉学风格的“汉学心态”.造成汉学心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试图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走向深化,那么走出汉学心态、重建学术自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西方...  相似文献   

5.
荷兰莱顿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欧洲汉学重镇”,创办了西方第一份汉学学报,拥有西欧最大的汉语图书馆,并集中了荷兰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文章从汉语教学简史、教学情况、现状分析和展望等几方面对荷兰莱顿大学的汉语教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汉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汉学世界化进程可分五个阶段:"国学"走出国门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传播,汉学世界化起步;16~17世纪之交,以儒学为核心的"东学西渐"标示汉学世界化进入中古期;19世纪中叶英国传教士东来翻译中国典籍和设立汉学讲座标志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近代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研究中国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现代期;"孔子学院"遍及各大洲,汉学世界化进程加速,进入当代期.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西学术界的"汉学"的概念做了厘清,并对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汉学主义在理论上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世界的400年历史的基本脉络,总结其规律和方法,以求获得历史的智慧,为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欧洲,尤指法国是传统汉学的中心,"中国研究"则是以美国为中心。费正清是公认的中国学创始人,也是"中国学之父"。他打破了美国传统汉学的模式,研究近现代的中国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本文旨在从4个方面探讨费氏对美国的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美国中国学研究由传统的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学研究过渡的领军人物;促使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的特点;"冲击—反应"研究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使美中关系史研究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略窥到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外国教育与科研机构对中国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称为“汉学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英两国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英国的汉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研究。一、从汉学研究到中国研究汉学研究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中国语言的教学,即汉语教学;二是对中国历史、哲学、宗  相似文献   

11.
南京人沈福宗是清初通晓拉丁文的少数中国学子之一,1682-1692年随比利时人柏应理出访欧洲六国,受到罗马教皇和法、英两国国王接见,又结识社会名流,展开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直接对话,把中国语言文字、儒家道德哲学和波动说传到欧洲,帮助东方学家从事汉学研究,对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但中国史籍对他却只字不载,本文利用英文、法文和拉丁文史料对他不平凡经历和事迹作出全面评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期,在西方汉学亟须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勉力承担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任务,为各国汉学家充当助手,提供中译外的中国典籍翻译帮助,助力各国汉学的中文文献资料建设,撰写中国题材的学术学位论文,为西方汉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做工作,已成为西方汉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近代中西文化关系史上的盛事美谈。  相似文献   

13.
法国汉学家沙畹、马伯乐、葛兰言诸氏对中国上古神话极为重视,并且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然而此时,民初的疑古运动在中国刚刚萌芽,中国本土的上古神话研究尚未形成,法国汉学家对中国上古神话的关注并非来自中国学术界的影响。追溯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乃始于明清之际入华的耶稣会士。这些以传教为目的开展的有关中国上古史研究和争论直接成为欧洲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文明的素材,在经历了神学疑史、史学疑古之后,中国上古史问题被法国学院派汉学继承下来,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这一纵贯两百余年的西方中国古史研究历程,与中国现代神话学特别是"古史辨"派的学术关联,尤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西方汉学理论探讨和学术思想批评的基础上,着重对美国当代汉语研究的历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述,力图以史为经,以论为纬来论述本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汉学的成长、发展与弊端。  相似文献   

15.
西方汉学一直面临着西方中心主义的责难,最近在对西方汉学的知识谱系进行反思之时,美籍华裔学者顾明栋认为,西方的诸如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揭橥西方汉学在研究中国时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偏见根源。顾明栋提出应以汉学主义代替东方主义,但汉学主义由于仍然纠结于中西的二元话语,而未能走向一种面对中西共同的现代性危机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林语堂后期文化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西方汉学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学心态的制约下,林语堂的文化现和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体认西方知识系统的明显倾向。林语堂的汉学思维打上了近代以来西方霸权话语的显明烙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选择的深刻印证。  相似文献   

17.
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为我们考察明、清两代中西初识时期两大思想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入微的双向视角。对中西交流史研究、西方汉学史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乃至"国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文明面临危机。在德意志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化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量被译介;中国文化成为德国文学家的创作源泉;老庄学说风行一时;宣传东亚和中国文化的刊物和组织纷纷涌现,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著作。"借东方之智慧,释西方之焦虑",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热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汉学是指国外一切研究中国的学问;汉学翻译与普通的翻译活动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所要翻译的外语内容正是用来体现汉语语言所在的社会或环境下的文化、历史、语言和文学等;因而相对于异质文化,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更注重结合考虑中国的实际,遵循并发展中国的翻译理论,其中,回译是汉学翻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总之,汉学翻译是沟通国学与汉学发展的桥梁,对传承文明、构建和谐世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两千余年历史,而西方的封建社会只一千余年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的美术体现出多文化、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它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主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脉络和不竭源泉。中世纪美术对西方建筑美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融合多种文化源流的宗教艺术,它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