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信息全球化迅猛发展,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以创新的精神和世界眼光充实和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包括文化国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既为话语权的争夺提供了角斗场,也文化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国际大舞台。其竞争核心就是文化价值观与文化认同感。电影文化就处在这个竞争舞台的最前沿。因此,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文化对塑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家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冲击。探索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全球化现象,并分析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一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彧 《林区教学》2014,(6):80-81
在原始社会,当人类还尚未理清有关自己、有关万物的联系和来源,但同时又不乏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而在这辽阔的华夏大地之上,在出现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之后,又产生了原始图腾崇拜。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史上,图腾崇拜既是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能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及信仰。基于此,着重探讨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意义,并以龙图腾为例,通过将其与西方龙文化进行比较,以及相应时期历史文物对图腾崇拜的反映,认识到图腾崇拜,即使是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标识性和现实意义,对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对此,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获得了完善、丰富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切实的理论指导,从而显示出其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导致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对我国政治文化带来的挑战,正确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现状.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建设、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对中西政治文化综合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科学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突,给中国带来严峻的文化挑战,而全球性的文化交融却为中国带来更多的文化发展机遇。中国必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使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文化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再到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初建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历程反映了我们曾经的迷茫:是全盘西化,还是"本土化"?是全盘"以俄为师",还是结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将文化的作用无限提升还是重新理解为"作为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新时代重新反思这些问题,有助于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其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是个体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民族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是文化变迁和融合中的必然现象.在考察民族文化认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测量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在属性、基本内容与结构,旨在为民族文化认同的计量研究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而准确把握民族文化认同及其相关变量间的确切关系,寻求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延续、社会促进与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必须要与当今的世界发展趋势相契合。经济全球化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应该抓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21世纪,伴随着文化全球化和文化经济的崛起,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井从中国的民族成员相应将发生的人格心理变化入手。试图在这种阵痛中寻找民族文化传统在扬弃或更生中可能的转归度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西方文化的“文化霸权”。文化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呢?首先,坚持和实行正确的文化政策,其次,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第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最后,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传统价值观、文化产业及其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的方向性、民族性、吸收性、创新性、经济性原则,以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向度,努力整合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大力发展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心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名亦如此,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信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性客家建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发现和建构,对于凝聚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认同是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制度认同的文化根基可以为制度认同提供内属驱动力,以文化构筑的制度认同更具稳定性。文化与制度是互为表里关系,制度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涵养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文化根基研究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核心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落实文化建设的方略部署,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科学建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坚持“洋为中用”,汲取外国文化精萃。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或同质化。由文化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经济的全球化还为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但不容忽视的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借鉴西方文化成果,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成为我们构建先进文化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