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学的创始人,两人都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的传世著作或言论中不乏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探究。两人在战争观上有相同观点:反对暴力,拥护正义战争,主张““慎战““。但在方法论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提倡““教战““的思想;作为哲学家的老子通过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考察,就军事辩证思维、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兵道““思想。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建国以来,研究者对他的教学理论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德育思想,由于涉及孔子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道德的阶级性质,以及德育本身的一些问题,看法则有分歧,甚至于视为禁区而不敢问津。本文试就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德育内容和方法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仁”看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从而也把“仁”教看成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人曾以《论语》中论“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凡百有五见,论“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于教育的目的、作用、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作过深刻的论述。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道德品质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围绕道德品质教育,孔子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内省、律已、勤,乍、苦修、实践、互助、移情等等。如果抛开其中的一些被现代社会所扬弃的教育内容,那么,这些闪烁着古代智者思想光芒的德育方法,即使在将要迈入对世纪的今天,也仍然能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分析一下,孔子常用的德育方法大约有这么几种。一、注重内省,见贤思齐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把握一个…  相似文献   

4.
儒学作为中华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性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对于开辟当代大学生思想精神新境界,提升高校道德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包含了对“人”的认识,无“仁”不人,“仁”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爱人”的行为是“人”本性的外化,“行仁”“成仁”则完美诠释了生命价值。儒家“仁学”深邃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振波 《成人教育》1996,(11):30-31
值得借鉴的孔子的某些德育原则周振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到今天仍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特别在德育原则思想方面更有其卓著的建树,常为德育理论界所论及。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从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人民教育的伟大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大教育家向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被人们誉为“圣人”。一位是古代的孔夫子,另一位就是现代的陶行知。孔子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他们的伟大人格也都深深地感染、熏陶着一代代青少年及教育工作者。但陶行知与孔子有一点却很不相同,那就是陶行知办教育完全是为了人民大众,而孔子则主要是为了统治阶级。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历来重视德育。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思想有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德育理论方面,建树卓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成为世界伦理道德的“金律”。但是,作为孔子的后人,有二千多年文化道德史的中国,当前的德育现状令人担忧。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宽容、坦诚、慷慨、善良全都淡化了。物质文明发展了,生活水准提高了,而德育褪色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接踵而至:一名高中男孩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清华学生用硫酸泼伤狗熊,而最近云南的一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至今仍闪烁光辉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知新”等.而“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践行着“有教无类”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政以德以德育人以德治国──孔子德育思想的可鉴性北京师范大学王炳照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教育思想遗产是最为丰富的,积累的德育思想和经验也最为珍贵。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古代德育思想的奠基者。因...  相似文献   

10.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中国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德家。孔子开创的德育思想和传统,特别是首创的伦理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作为历代崇奉的“万世师表”,其德育思想和实践是其主要表征,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贯穿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始终,并为后人所不断创新发展。对孔子的伦理政治哲学,本论文研究重点置于以下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思想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古老而美好的愿望。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孔子的“和而不同”说,还有孟子的“天人合一”论,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怎样,但是主张“和”和“合”的治国安邦思想,则是相通的。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主体,历史活动不外是人的活动而已。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最具根本力量的人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东方教师的始祖,苏格拉底是西方智者的先师。虽然两位素不相识,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却都不大重视“教材”。孔子的教育教学提倡“论而不著”,这意味着教育内容在人的思想之中而不在文字  相似文献   

13.
德育亦称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是诸教育的核心,它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过程中起着重要诈用。古代教育家对德育的重要性多有精辟的论述。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有好的品德;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得民心”,这里的“教”指的就是道德教育。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统治阶段无不把德育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德育始终为历代政治家和教育家所重视,把它放在重要地位。那么社会主义时期如何加强德育工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呢?一、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他都有丰硕的建树。孔子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不仅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墨菲说过:“……纪元前五百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在哲学和心理方面有着惊人的兴起。”(墨菲:《历史回顾》·《近代心理学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99页)。 本文拟就学习心理、个性心理、教师心理、德育心理诸方面,探析孔子的思想,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拟从“人生追求”与“社会思想”两个维面让鲁迅与孔子进行精神对话。在人生追求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与鲁迅的“走”的生命哲学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经世情怀。鲁迅的“中间物”意识是对孔子“中庸”“至善”思想的一种形而上的消解。在伦理学方面,孔子与鲁迅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孔子所倡导的孝悌观念正是鲁迅反封建的矛头所指。孔子的“忠恕”思想只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生活关系的道德准则,而鲁迅的“不宽恕”是对自己信仰、人格和理想的一种坚守与延续。政治理想方面,孔子的“大同”世界与鲁迅的“人国”理念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具有“顾后性”,以尧舜时代为样本,后者具有“前瞻性”,是中国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第三样时代”;孔子的“大同”理想重在物质的满足,鲁迅的“人国”重在精神的觉醒。孔子的思想是“君”本位的“治民”之术,鲁迅则是“民”本位的“启民”之道。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鲁迅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妇女教育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鲁迅的教育目的是“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在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既是教学原则,自然包括德育教学和智育教学等方面。本文拟从德育教学对“因材施教”原则作进一步论述。为什么说“因材施教”是孔子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呢? (1)孔子的“四教”是以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论语》记载: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尽管一生坎坷,但致力于教育著书立说,痴心不改,乐以忘忧.他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值得借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如提倡“有教无类”,“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对德育心理,学习心理等都有深刻的启示和影响.本文拟作抛砖之论,浅谈对孔子思想体系中德育心理的认识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孔子是非常重视德育的,他教学生以“文、行、忠、信”,建立德行科,并通过种种措施塑造学生人格和灵魂,根据他的一些言论和知、行的观点可把他实施德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述如下:一、道德认识阶段.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使之形成道德认识;从而掌握道德概念.其核心概念是“仁”,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学生和时人谈到仁的问题达105次之多,在评论一般人的学业和言行时,依据“仁”来作答.对“仁”的解释最常见的就是“仁  相似文献   

18.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社会历史影响和世界影响的著名政治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素质教育”思想,他并且积极地付诸实践。在孔子创办的私学中,随处都有素质教育的体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贤能之士。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研究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所谓“素质教育”有这样几层涵义:首先,素质教育包括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并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德育的核心地位。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一个由时代发展提出的新命题。提出这一命题的理由,有以下三个维度。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教师主要有“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两种类型。从苏格拉底、孔子时代到近代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产生的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有的教师,无论是杰出者如孔子、孟子、苏格拉底,还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经验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孔子和陶行知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各自的时代烙印,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他们教育宗旨都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来焕发现代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当代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从德育、教育公平和爱心教育三方面来阐释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理念之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