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曲剧行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不仅铸就其推唱守浪的演出风格,同时也奠定了曲剧安于浅近的剧目内涵,河南曲剧借此跻身剧坛绽放光彩。对民国曲剧形态及演出风格的探究,可为当下曲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年轻的南阳曲剧与其它古老的剧种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继承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击乐特点;在打击乐中,司鼓担纲乐队的总指挥,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艺;在当前环境下,还要注重曲剧打击乐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3.
曲剧艺术,自1926年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从民间的传唱转向对现有文本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该剧种的传承开始慢慢在现代社会中退去。本文通过对近30年的文献梳理,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学科知识框架,依据事实,对这一剧种的历史与现状作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力求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赵沛 《培训与研究》2009,26(6):76-78
曲剧艺术,自1926年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从民间的传唱转向对现有文本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该剧种的传承开始慢慢在现代社会中退去。本文通过对近30年的文献梳理,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学科知识框架,依据事实,对这一剧种的历史与现状作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力求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加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曲剧在电视媒体中的发展状况以及曲剧运用在电视媒介中所产生的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郑八怪联亲》等曲剧电视剧进行举例说明,从而分析曲剧在电视媒体中发展成为曲剧电视剧后,曲剧与电视媒体之间相互的影响,分析电视媒体中曲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曲剧音乐,来源于说唱音乐——河南大调曲子。常用的唱腔曲牌有40个左右,主奏乐器为曲胡。曲剧的唱腔音乐优美、抒情、细腻而又明快、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8.
王秀玲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六岁登台,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上演过一百多部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个各具特色的闺门旦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形神兼备的美和生动传神的魅力,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王派唱腔风格.从而提升了河南曲剧的艺术品质,扩大了河南曲剧艺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河南曲剧艺术的表演手段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个碧石铁路是抗日战争爆发前云南仅次于滇越铁路的第二大交通运输企业,也是技术装备规模最大的民营工业,该路和滇越铁路在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净行(俗称花脸)在戏曲中是一个重要行当。净分文武,文净(即大花脸)多是扮演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如包公、姚期、徐延昭等。武净(即二花脸)多是扮演刚强勇猛的武将,如张飞、李逵、焦赞等。白脸多是扮演奸雄人物,如曹操、董卓、潘仁美等。这些人物在戏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卓有成就的花脸演员,用他们精湛的表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
12.
1926年四月初七被认为是河南曲剧的"诞生日",标志性事件是朱万明等人在表演过程中甩掉了高跷腿,登上了舞台进行曲剧表演。但是,根据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戏曲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判断一种戏曲或剧种成熟,主要依据不是"甩掉高跷腿"的表演形态的变化,而应是声腔的成熟。据此,在河南曲剧史上,应重视自王凤桐至朱万明的戏曲声腔改革。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社会保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出现了以30年代上海租界人力车夫互助保险、简易人寿保险和40年代川北盐工保险为代表社会保险实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和国外社会保险实践的影响以及民族商业保险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保险实践的出现。它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点,是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意识到书本知识并不能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寻求其他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理所当然。而课外活动就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之一。课外活动在民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它的概念如何,种类是否丰富,又有哪些应注意的原则,本文在这三方面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辩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16.
宜丰手工造纸业有着独特的方法与习俗。民国时期,该县纸业曾有一段兴旺时期,当时纸业产值占了全县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丰富的木竹资源、宽松自由的制度环境以及"纸业与钱庄"产融结合的经营模式,造就了宜丰纸业的繁荣,但战争很快重创纸业,导致洋纸输入急增以填补市场需求,宜丰纸业步入衰落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安徽境内有长江、淮河两大径流,民国时期安徽江淮流域自然灾害众多,灾害发生的高频率和地域性特征使安徽不得不重视水利建设.民国时期安徽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水利行政得到统一,水利事业管理日臻完善,救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一时期以"治水救灾"为主的水利建设对缓解安徽罹灾甚重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安徽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政府对水利事并非真正重视,水利建设有计划无事功等.探索研究民国安徽水利建设事业对我们今天水利事业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7,(4):24-28
民国时期的御夫术问题,学术界研究的很不够。忍术是御夫术中的重中之重,民国舆论界特别强调忍术,认为妻子应学会忍耐,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言谈话语,对待丈夫要态度和蔼宽让,保持克制,不能吹毛求疵,理智应对婚姻危机,节俭消费等。至于控制丈夫,首要的是情投意合;其次要赞美丈夫;第三是说话不要啰嗦;第四是对丈夫要热情;第五是助力丈夫;第六是一些辅助的制约手法,如利用蜜月期,永远不要使丈夫醒悟以及形影不离、藏钱拒赌、一起散步等;第七是女性自强,这最值得认同。民国时期的御夫术中有不少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仍不乏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频仍、以水旱灾为主、数灾并发、灾情惨重、有灾必荒、灾害有积累性等特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人口的减少和流移、物价高涨和严重的高利贷、田地抛荒、土地集中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严重,由最初打家劫舍的散匪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政治势力的股匪,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形成了“湘西多匪”的思维定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