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其规模之大和效益之巨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新闻发言人朱之鑫提问关于三峡大坝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他甚至提出“您是否认为建造三峡大坝是一个错误呢?”这种对三峡的质疑和误读,很令中国人费解。三峡工程不仅为中国解决着问题,也为地球村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三峡工程到底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三峡工程将如何解决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呢?2007年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后,就直接回答了现场记者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佚名 《职业圈》2010,(13):94-94
你希望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一个“抓手”吗?你愿意进行企业文化的层级“定位”吗?你能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拧成“一股劲”吗?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烦恼     
陈璐 《生态文化》2007,(4):45-47
地球和月球相约见面。最近,她有不少烦心事,要向月球妹妹倾诉。这天,她来到月球妹妹家里。 月球见到地球,大吃一惊:“哎呀!姐姐,你怎么了?病了吗?你神色怎么这么难看?你身上怎么这么多的伤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时我想,中国人大概很难想象汉语对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有多么的困难。把汉语的音和调说正确简直太难了。一次我们在课堂上做练习,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个词,然后同学们得说出它的同义词。每当一个同学说完以后,老师就把那个词写在黑板上。有个词我的意思是想说“打算”,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是“大蒜”。然后她问我:“你喜欢吃大蒜吗?”同学们都笑了,因为当时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应具备的国际形象,不是强权国家,同时也绝不是“病夫弱国”,但在国际舞台上,要么“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要么“欺负你没商量”。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这不仅与中国国力和内政有关,而且与国家形象(政府形象)的管理哲学有关。光“说”不“练”,或“练”与“说”  相似文献   

7.
硅谷一日     
马中民 《职业圈》2008,(1):63-65
“汤姆,今天怎样?” “噢,是杰克,还行,你呢?” “一般.昨天进的英国的那支赚了点,今天进的三星和TCAH都在跌。”  相似文献   

8.
瑞典隆德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罗斯教授运用中国的人民网进行汉语教学,要求学生读懂人民网的章,用母语撰写研究中国的毕业论,字数必须在1万字以上。“神五上天”、“人民币是否贬值”……罗斯教授谈起《人民日报》的章时神采飞扬、如数家珍。看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从弱势语言向强势语言方向迈进,中国的主流媒体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
顾颖 《职业圈》2013,(28):84-85
“清甜香”是什么?偶然之间,我遇见了“云烟清甜香”。就像你找寻你的人生航标一样,在蓝图确定了以后,你需要为走在蓝图中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推广汉语的中国出版人其实内心都潜藏着这样一种热望: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中国,感知中国。 《对外大传播》一直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并围绕这个选题,曾先后采访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美籍学者赵启光,推出了《“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  相似文献   

11.
普京在中国访问期间,曾有记提问“在您任职期间,有哪些令您高兴的事情?”普京愣了一下回答:“高兴?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天思考的都是我们俄罗斯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4,(1):16-17
“新闻发言人”、“演讲培训班”最近频频成为媒体聚焦的话题。在早些时候举行的中国女市长培训班上,曾是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大姐在讲到“女性领导的公众形象和礼仪”时,鼓励女市长们说:“请伸长你美丽的脖子,挺起你骄傲的胸膛,用真诚的语气表达思想……”台下的掌声表达了领导塑造自己良好公众形象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朱然 《职业圈》2011,(19):94-94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14.
郝志强 《职业圈》2011,(25):68-69
德鲁克说:“你认为我们组织的领导,对你的工作应该了解些什么吗?你对我们这个组织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尚未开拓的机会?你觉得我们有哪些尚未察觉的危机?你希望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德鲁克说:“你认为我们组织的领导,对你的工作应该了解些什么吗?你对我们这个组织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尚未开拓的机会?你觉得我们有哪些尚未察觉的危机?你希望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7.
王新同  朱俊飞 《职业圈》2008,(19):75-77
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厂里,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老板抱怨:中国雇工的组织纪律性太差,他们对工资的要求“贪得无厌”,思想觉悟极低……那么在美国本土,他们的员工是否都是敬业爱岗的绅士呢?也许读了此文你会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对外大传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请你对这十年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好吗?  相似文献   

19.
师毅 《职业圈》2012,(19):66-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