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旭 《鄂州大学学报》2022,(3):66-67+72
漳州布袋木偶是集道具、服装、音乐、木偶戏为一体的戏曲曲目,能够融合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理念,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受。然而在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漳州布袋木偶戏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严重影响到漳州木偶戏的现代化发展与传承,对此需要结合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状况,探究漳州木偶戏所蕴涵的艺术价值,分析其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传承策略和方法,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托和抓手,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东采西摘     
木偶戏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时已流行全国各地,清代以后进入全盛时期。演出的声腔,出现了辽西、漳州、泉州、晋江、邵阳、高州、潮州、川北、石阡、泰顺药发、临高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相似文献   

3.
在泉州,流行着两种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顾名思义,提线木偶就是用线控制的木偶;掌中木偶就是用手指控制的木偶。这两种不同的木偶戏表演形式风格各异,泉州的老师让孩子们将这两种木偶戏搬进了自己的美术课,他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们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对于石阡木偶戏的渊源,以前人们较多注意到其中花桥木偶戏一脉的来源,而对坪山木偶戏一脉的来源缺少关注。事实上,花桥木偶戏来源于湖南辰溪,坪山木偶戏来源于重庆秀山,而秀山木偶戏也应来自湘西,因此,两者均来源于湘西辰河木偶戏。由于后来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与地方因素融合,因而出现了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漳州木偶戏源远流长,到了近现代出现了杨胜、陈南田等木偶表演大师,成立了漳州木偶剧团,漳州木偶戏在全国乃至国际声名远播。“文化大革命”期间,漳州木偶剧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波折;新时期以来,转轨阶段也是经历着蜕变般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漳州布袋木偶以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漳州传统的布袋木偶服饰,构成了漳州木偶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继承了"漳绣"的优良传统,用料考究,工艺复杂,既是华丽的戏服,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装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漳州传统布袋木偶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保存该手艺,并引起世人对木偶服饰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灵偶随心舞,指尖有乾坤,这大概是笔者接触木偶头雕刻工艺两年以来最深的体悟。木偶头雕刻是最具漳州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独特技艺。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悠久的历史、夸张的造型、精致的做工和舞台上逼真的动态成为了令人拍手称快的"漳州名片"。这一雕刻技艺历来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为主,师徒相传,流传至  相似文献   

8.
我国傀儡艺术起源于汉代,主要用于丧乐,后渐扩展于宾客嘉会,至唐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表演艺术。种类有悬线傀儡、盘铃傀儡、指端傀儡等。民间产生专业的弄傀儡艺人,能够表演歌舞和历史故事。在木偶制作技巧上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6):21-23
梅州木偶戏"傀儡腔",是一种特殊唱腔艺术,由民国时期木偶艺术家谢发在吸取民间小调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来,主要包括"猜调"与"拆字歌",曲调幽默风趣,独具韵味。研究"傀儡腔"的词曲特点,分析它体现出兼容性、教育性、地域性的艺术特征,进而揭示"傀儡腔"在形态与发展趋势上与客家文化内涵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福建的木偶戏,有两个流派:一为北派,流行于漳州所属地区;一为南派,流行于泉州地区。南北之分,并非以地理位置划界。其主要区别在音乐唱腔、木偶造型和表演风格上。北派唱的是北调(汉调、昆腔、京调),木偶造型亦受其风格影响。南派唱的是南调(梨园戏),木偶造型也同之。 据史证资料,明末漳州东门已开设作坊,专事制作和经营木偶、神像、泥偶。漳州、泉州古称佛国,佛教  相似文献   

11.
木偶艺术是我国宝贵的艺术遗产之一。各式各样杖头的、提线的、布袋的木偶戏,在民间广泛演出,吸引了广大观众,特别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木偶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幼  相似文献   

12.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给木偶戏发展的新时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新时期的主要标志是:观众激增,艺伶辈出,结社行艺,品种繁多。据宋朝四水潜夫辑《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记载,在宋代同时出现的有5种木偶: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和肉傀儡。另外还有几本书,如《都城纪胜》也记载了这5种木偶,但《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中都没记载有肉傀儡,只记了其他4种。  相似文献   

13.
幼儿在表演木偶戏时,要领会剧情,背诵台词,琢磨动作,眼要看,耳要听,还要注意角色的配合,从而发展了思维,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词汇,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辅导幼儿表演木偶戏,是一种发展幼儿智力、有趣而特殊的训练。同时,健康的剧情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的性格。此外,还可以使幼儿接受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薰陶,受到美的教育。在辅导幼儿表演木偶戏以前,老师要制作出符合幼儿手掌和手指大小的布袋木偶,然后教他们套木偶,并练习几个简单的动作,如点头、摇头、拍  相似文献   

14.
自明清以来,福建木偶戏以泉、漳两地为盛。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漳州龙海以许盛芳、许桑叶为代表的“许氏木偶头雕刻技艺”的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与传承谱系,并探讨了传统木偶头雕刻技艺在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园从1983年开始开展幼儿木偶活动,致力于探索幼儿木偶艺术的特点、作用及其制作方法。近年来,全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废旧物,研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手套式木偶等各种简易玩偶10余类,最小的手指偶只有2厘米高,最大的提线木偶雪狮子有50厘米高。表演的形式有“木偶戏”、“木偶小品”等。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六月,我去广州参加全国幼儿木偶师资培训班学习.培训班上,我国木偶、皮影专家亲临教授和指导幼儿木偶戏的编写、导演和表演技巧,以及布袋木偶的设计造型和制作.我们还参观了广州市开展幼儿木偶活动的先进幼儿园,观看了孩子们演出的木偶剧,扩大了眼界,丰富了对开展幼儿木偶活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木偶,也许你想到的第一个形象是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中的长鼻子匹诺曹,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亲眼看过木偶戏的确比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概率低得多。事实上,中国的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还被誉为"百戏之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8.
近代对于药发傀儡是否存在,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传统烟花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由盛到衰的状况。逐渐被现代多样新品种烟花所替代,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泰顺县药发木偶戏已有三百年历史,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药发木偶戏因涉及到黑火药的使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定,尤其是现代社会在急剧地变化,很容易会出现传承链条的断裂,这个项目便会永远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9.
木偶戏剧既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丰富幼儿认知、开阔幼儿眼界的重要教育资源。当前运用木偶戏剧资源开展相关活动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在有限的应用当中也存在教师自身对利用木偶戏剧资源认识不足,木偶戏剧资源利用表面化及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孝义木偶戏剧独有的艺术特点,从木偶戏剧的欣赏活动、表演活动与制作活动三方面,对如何将孝义木偶戏剧应用到幼儿园活动进行了探讨,为幼儿园运用孝义木偶戏剧这一文化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世名画     
正宋朝社会流行木偶戏,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也被制成了儿童玩具。吴自牧《梦粱录》列出的"影戏线索、傀儡儿、狮子、猫儿",都是给儿童玩耍的玩具木偶。从儿童玩具史的角度来说,玩具发展到宋代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不但出现了"玩具"一词,还形成了繁荣的玩具商品市场。儿童玩具的种类空前丰富,制作技巧远胜于之前,而且,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被文人与画家当成社会繁华的象征写入笔记、绘入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