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梁启超向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曹云祥举荐陈寅恪的案例,对学校管理者如何科学评价教师教科研中“教”与“研”的关系,如何正确评价优秀教师的教科研内涵,如何倡导教师教科研实践价值的追求等问题进行追问。  相似文献   

2.
蒙石荣  罗潇 《今日教育》2023,(10):16-21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育人“蓝图”。如何从“蓝图”转化为实践推进的“施工图”,来自一线的教科研工作者、学校办学者和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此,本刊编辑部特别邀请了部分区县教科研机构的校长、原副所长,学校校长和学科名师来畅谈他们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以及所在区域、学校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校长和教师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这既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艺术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让校长和教师“距离产生美”?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校长参考》从杂志的名称上来看,我们可知是为校长工作提供参考和方法指导的。《校长参考》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引领教育工作者搞好育人工程。《校长参考》不仅是校长的参谋,也是教师的助手,特别是教师管理和教科研等栏目。教师管理,为校长提供管理的方案,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科研,为校长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出谋划策,也为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供参考。通过对《校长参考》这本杂志的不断阅读与思考,我认为其具有三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教学离开教科研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学之道.莫过于穷理。”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一定是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的“诗人”。那么,发展中的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呢?不妨先问问自己吧。  相似文献   

6.
教学离开教科研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学之道.莫过于穷理。”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一定是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的“诗人”。那么,发展中的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呢?不妨先问问自己吧。  相似文献   

7.
吴再柱——1969年出生,任湖北黄梅县独山中学副校长,系黄冈市教科研百佳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首届黄梅名师、县级师德标兵、魅力教研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共计六十余篇;2009年出版个人专著《我教语文的感觉》;2010年12月被《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聘为“年度校长”...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髦话语。不少人就教科研的地位、作用和方式作了大量的论证,但是,身处其中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如何看待教科研的?教师对教科研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如何?对此,尚未见到充分的调查分析。教师持什么样的教科研观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科研行动。鉴于此,笔者于2003年在北京、青岛和浙江等地教育硕士课程班中就“当你看到教育科研一词时想到了什么”和“对你来说,教育科研意味着什么”两个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观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与一些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交流。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9.
吕立杰 《教书育人》2005,(11):26-27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科研活动存在功利化、形式化、精英化等问题。形成问题原因主要是偏离了“校本轨道”,认识上存在误区,实践上组织不精。校本是学校教科研活动的智慧选择。怎样凸显校本,解决问题,提高学校教科研活动的质量?主要有两项策略,一是确立“师本”理念,即校本教科研的主体是学校的全体教师,解决是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目标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依据学校特点,开展主题化、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并强化精致管理.提高学校教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中小学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教育面宽、浪费严重的现象,注重了教育效率、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我深知校长的责任重大,可是如何在教师中树立威信?如何调动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如何让全校上下一条心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呢?每每苦思不得结果,偶然一天听到学生们背诵《三字经》,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些教师有进行“教科研”的需要,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表现的舞台,渐渐地没有了教学的激情和热情。校长,应该积极创设这样的土壤,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 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下一线去“观课”,积极参与“议课”。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的激发。  相似文献   

13.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目前,不少学校纷纷加大了校本教研的活动力度,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例如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什么教师却不“领情”,甚至把它视为额外的负担?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如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教师有进行“教科研”的需要,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表现的舞台,渐渐地没有了教学的激情和热情。校长,应该积极创设这样的土壤,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下一线去“观课”,积极参与“议课”。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的激发。有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学期来听了80余次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一起议课,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凸显了校长在“办好学校、教好学生”中的关键作用。那么,校长应如何引领学校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最要抓的牛鼻子是什么?校长如何才能使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抵达实践?为此,《今日教育》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教授谈谈校长办好学校应当关注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教科研的重要与必需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但现实当中教师的教科研参与程度、教科研的实际研究状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教师对教科研到底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态度?教师该以怎样的心态与怎样的标准来选择自己的教科研题目?教师又该在多舛却光明的教科研之路上怎样一步步前行?希望下面的两篇小文——《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教科研在这里起航——对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思考》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能给读者一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在“科研先导”、“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的口号声中 ,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教科研热潮 ,打破了长期以来教育界沉闷、僵化的局面 ,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然而高涨的热情却替代不了理性的实践 ,从各地开展教科研的现状来看 ,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诸如教科研认识神秘化、教科研水平低层次化、教科研实践简单化和教科研活动教研化。对此 ,我们应有所分析与反思 ,促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一、神秘化 :教科研意识淡薄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 ,广大中小学教师由于受陈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认为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8.
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当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面对教师对“同伴互助”的需求,作为校长,该如何引领学校形成‘同伴互助”的文化?作为教研组长,该如何在组内促进真实有效的“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又该如何积极地参与“同伴互助”并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实现自己一步步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朱金欣 《师道》2005,(8):12-12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校要走发展之路离不开教科研,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教科研。作为主体的教师在实际中如何认识教科研呢?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搞教科研。教科研,正离一线教师越来越远。原因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会思考:如何把一堂英语课上得吸引学生?怎样提高教学的达成度?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称之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越来越受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