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察经典小说《祝福》的常态教学,大多数教师从封建礼教吃人的宏大主旨开讲,至于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吞噬祥林嫂的,则语焉不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种凌空虚蹈的教学方式无疑要规避。若能在教学中,聚焦文本中有意味的言语形式,并将其单独抽取出来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能达到以简驭繁、长文短教之目的,而且能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创设完整、自然、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和迁移,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文本资源,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挖掘文本内涵,创设富有情感的情境;聚焦文本关键信息,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文本教材为依托,从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丰富性、灵动性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读者个体的再创作过程。文本本身具有的潜在性与多元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但片面强调“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致使语文教学走向盲目化、浅薄化,既不能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尊重作者,精研文本,读懂本意,是多元解读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材文本为学生汲取语言养份提供了“食材”来源。然而,文本的精妙并非是显性的,而是隐形的、深藏不露的。教师要具备精湛的文本解读功力,要能读出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要能读出文本的层次,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要能读出文本的妙处,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精彩。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获得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本细读应唱好"三部曲"。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键处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7.
解读文本的“言语智慧”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本文从关注具有表层与深层双重含义的语言,关注非常态、非理性的言语表达方式,关注自相矛盾的言语表达以及关注与前后文巧妙关联的语言四个言语表达的“智慧点”,为教师文本言语解读提供了教学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用词,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象;要立足文本叙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依托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的言语运用;要抓住文本矛盾,让学生感悟言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传统方法,基于社会一历史视域的解读,“知人论世”有其合理性与历史意义。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加之课程与教学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提倡与实践,更有利于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在继承“文本细读”重视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的解读方法,旨在达到丰富文本内涵、指向学生个体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诸多基础须反复训练,诸多形式须反复运用。但是,想方设法地让形影不离的教材给学生新鲜感,让朝夕相处的教师给学生陌生感,应该是言语实践必须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曾有专家对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提出了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显而易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作为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在课前的先期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  相似文献   

12.
自由的课堂氛围能催生孩子的思想。但许多时候,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到自由,课堂成了学生思想的坟墓,教学的道德性已经让“控制”思想蹂躏得无处可寻。阅读教学中应有的意义的多层次、内涵的丰富性却往往被单层的意义与内涵所取代,新课程所提倡的多元解读往往得不到落实。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应聚焦文本的特殊标点,从中体悟文本意蕴,提升教学效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标点停顿,在把握节奏中体味情感;紧扣标点本质,在揣摩心理中感悟心声;赋予标点内涵,在补充拓展中聚焦主题;创新标点意蕴,在提炼演化中创生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纵观新一轮课程改革前后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差异:课程改革之前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得言”,即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课程改革之后的阅读教学似乎更侧重于“得意”,即让学生体会文本的人文内涵。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教学重心偏移,实际上反映了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专家对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提出了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至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显而易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麻雀》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课文讲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从生硬刻板的知识讲解转变为意义领悟,本文通过文本再构的方式,把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的内容再构成学生喜欢的文本形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整合教材,并设置活动或任务,使语法规则得以运用,将语法知识"藏"在文本情境中,让语法无痕植入。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及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规律,我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通过"角色体验"的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实现生生、师生、文本及作者的有效对话,以此提高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叶老把"入境"作为深入领会文本要旨,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他所说的"作者胸有境",指创作者总是在观照外部世界时受到触动,然后形诸文字,以飨读者;"入境始与亲",则强调欣赏者要步入作者内心世界,必得先通过语言文字亲近文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融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换言之,只有与文本所描绘的图景、所抒发的情感等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唯一依据,造成对文本理解的"表面化"、"僵化"、"概念化"、"片面化",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肤浅和浮躁。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使课堂充满深度和趣味。具体有以下四个举措:独立解读,品味文本妙处;链接资料,了解文本内涵;设计教学,抓住文本重点;课堂点拨,探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