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倡议和实践。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近代化;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他建立了中国首例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他派遣了留学生,设立翻译局和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实践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文仅就他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改革军事制度、加强海防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 40年 ,与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关系极大 ,所以他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受时代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 ,对李鸿章的研究又分歧很大。本文拟对百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冶高平 《考试周刊》2013,(42):19-2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图谋富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起步,备受当时国内的关注,名噪一时。另一方面,他效忠清王朝,代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坚持妥协政策,对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而成为中国近代的一大卖国贼。  相似文献   

6.
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近代企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塑造的,人的性格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综观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人物形象,千变万化,各具特色。皇帝的开明、残暴、昏庸,历史名人的聪明睿智、博学多才,反面人物的阴险奸诈、反复无常,一般人物的多才多艺、性格奇特,等等,构成一个个复杂的历史画面,也给学习、探析历史人物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10.
苟占军 《甘肃教育》2009,(20):50-51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问世。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而郭嵩焘则是一名羽扇纶巾的儒士,但二人却相知良深,私谊笃厚。郭嵩焘是李鸿章的洋务高参,李鸿章则是郭嵩焘政治生命的保护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并在接受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开发智能、提高素质,这既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孙梅 《历史学习》2006,(7):28-29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见仁,智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肥(李鸿章是合肥人),尤鄙言洋务”。  相似文献   

15.
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活动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学生学好历史,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呢?  相似文献   

16.
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对外主张,历来颇受争议。李鸿章在这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将中国带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那种"外交虚无"的状态,主动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自强"等一系列新外交理念,使中国的外交决策开始理性化,人们也常将洋务时期的外交称为"李鸿章外交"。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思考洋务派对外主张的得失:得失为何,得失缘何,何谓得失。不同于就史论史的微观考据研究,本文尝试从历史大背景的视角探讨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外交主张的得失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指的是历史上在不同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人,包括个人或群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历史课堂中体现情感教育的途径,本文试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李鸿章主持创办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积极引进西方近代化的枪炮、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注入近代化的内容。从而在物质、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固然应该重视对史实的准确把握,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和众说纷纭的史论中,拥有清醒和理智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物,更应是我们历史教学强调和关注的。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这种能力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优秀的有史有伦的传记或评价著作入手,作为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学习多角度、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看人物的方法,建立分析人物的理论框架。在实现这种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成为了将现有材料转变为课堂里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课程实施成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体现出教育教学再创造过程。推动了从书本学习走向实际应用,学生进行了对多位中外历史人物的评价实践,并制作课件进行展示和演讲,最后退行讨论并总结、反思。这种“参与式教与学”既激发教师本身封教育活动追行研究的兴趣,也同时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与科研的队伍中来,与教师共同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师生的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20.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