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第一堂课”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教师对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上代数的“第一堂课”或初二学生第一次上几何的“第一堂课”,另一种是指每一学期或每一单元(新内容)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上好这第一堂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必须精心考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得丰富、生动,使之引人入胜。上好第一堂课,并无统一“规格”,须由任课  相似文献   

2.
曹建忠 《内蒙古教育》2002,(1):34-34,39
一、增强目标意识,变面面俱到的“满堂教”为有的放矢的“重点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笔者常在许多公开场合中发现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教者为了求新,不顾学生个体差异,不切实际地套用教法。于是乎,教学中一会儿表演,一会儿“走过场”似的讨论……似乎要把天下最时髦的教法都搬来用,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完整性,索性把中心思想拿来填空,还把学法当内容来教。整堂课下来,从层面上看热热闹闹十分活跃,而反观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的面面俱到所挤占,教师的导也只不…  相似文献   

3.
每堂课都有一个“结尾”,但是要上好一堂课,则需要一个成功的“结尾”。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尾”。一、梳理概括,再现新知给一堂课作一个概括性的小结:是自然课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如在讲《怎样认识物体(四)一金属》一课时,一般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借助于实验或举事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学实践,每上完一堂课,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更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初三思想品德课艰难地生长在五门中考科目的夹缝中。如何让初三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有所学、有所得,成为了我的教学主题,为此在初三教学中我实施了“点点”教学法,以此将学生紧紧吸引在思想品德课的周围。“点点”教学法即在第一堂课上点燃“兴奋点”,在每堂课上找“结合点”、抓“生命点”、点“爆发点”、留“闪光点”,在每堂课下抓“情感点”,以点带面,创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初三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6.
根据制图课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一、绪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课.学生总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上第一堂课的,他们总想通过这堂课弄明白“什么是机械图”、“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学”,我就紧紧  相似文献   

7.
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解决一堂课一个中心的问题。这里所谓“中心”,实际上是一堂课的真正重点,但是过去习惯上把某一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有的在一堂课里有好几个重点。为了区别这种所谓“重点”,我就把它称作“中心”。一、必要与可能一堂课一个中心是必要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看,应该是具体的,又是系统的。“中心”好象是个拎攀,一堂课一个中心使学生每堂课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一串,便于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以前大家公认的所  相似文献   

8.
现象一,教师要求“多”,学生掌握“少”。一篇课文,一堂课教学,有些教师从组词造句、段落篇章诸多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想通过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教学,解决若干问题,让学生掌握许多知识,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 对策是,每堂课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现象二,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少”。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要使学生读懂、会用,就应该多讲。他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讲解。然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哈欠连天。因为教师的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讲解抑…  相似文献   

9.
秦斌 《语文知识》2016,(4):67-69
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走向,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深浅与价值,甚至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其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而实现这二者“并重”的关键就是教师的引导要在“点”上。  相似文献   

10.
师者箴言     
《今日教育》2009,(12):5-5
“看课”与“看客”同音,但看课的时候不能当看客。因为看课的同时要学会“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拿来,这是一种敏锐,也是一种智慧。“拿来”不是照搬,因为“仿人者死”。拿来者。“扬弃”也。“拿来”要善于取舍,该拿则拿,不该拿的就弃。成功的“拿来”会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 朱冲  相似文献   

11.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一、上好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 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是学生认识教师、认识该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一次”的重要性,要以充足的准备去“亮相”。要尽量做到自然流露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强烈感受本课程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向学生指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因而教师应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深深吸引住,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强烈的“学习饥饿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开设英语课,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学生敢于开口,早于“说话”,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英语习惯。学生学完字母认读之后,就可以进行单词的拼读,简单语言交际。所以我认为学生学字母的速度要快,因为它关系到单词的拼读及语言交际。运用正迁移法进行教学,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26个字母名称音。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具体作法是:第一堂课,我让学生拿来自家的扑克牌,音乐书及电动小玩具。因为扑克牌里有四张“A、J、Q、K”;音乐书里有£ABCDEFG调;电动玩具上写有“ON开,OFF关”。同时我让他们自己寻…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有一节欣赏课,题为《快乐的小熊猫》,在这堂课的课堂环节设计过程中,我以“让教师快乐地传授,让学生快乐地接受”为目的,精心地安排了“快乐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韩金周同志,为了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先生讲、学生听”的课堂程序结构,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四年前开始了历史课的“自学强化”教学法实验。“自学强化”教学法的结构分“自学”与“强化”两个部分。通常情况下,一堂课的程序结构是:自学——讨论——总结——布置下课学习内容。其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练习——讨论(总结)——自学新课——布置思考题,“强化”程序在前,“自学”程序在后。亦即就要学习的节节新内容而言,在一堂课的下半堂开始(“自学”程序),下堂课的上半堂是这堂课下半堂的继续  相似文献   

16.
李晶 《青海教育》2014,(9):91-91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而言,“认识平面图形”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认识几何图形”课,如何把这堂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领会“深奥”的数学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我上这堂课的主旨。据此,教学中我设计了“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同时,感受到“体”与“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主张,让犯错误的学生写一份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书”,鼓励学生“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学生通过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行自我教育。此种方法被我“拿来”用在了班级学生管理上。一天早读课,我迟到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 ,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姜铭芳上《登山》一课 ,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讲课艺术所折服。在这堂课中 ,姜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注意做好“四字”文章 ,即立足“趣”字 ,倾注“情”字 ,把准“创”字 ,落实“读”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时时处于“愤”、“悱”状态之中。一、立足一个“趣”字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心理 ,谈学生所喜闻乐见。比如 :深入体会列宁下山时的心理、动作、神态是本文的重点 ,亦是难点。姜老师设计了学生们所喜欢的“演一…  相似文献   

20.
课改进行到了今天。教师大都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是到了课堂上.真正要驾驭一堂课的时候,教师的行动就打折了,变成一“问”到底,学生也是一“答”到底。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讲”.学生“昕”。以至于整堂课“串问串讲”.而且教师问的都是文本表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