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人所能达到的,动物也能达到;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2.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植入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的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单线发展的,“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一个、且是最早的源头。该母题有丛集着的一类外域故事作为源头;其次,母题的早期传播所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其后来的扩散演化布下了种子;其三,母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其间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便得母题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译佛经中,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还是象王,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这类故事,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而且也有效地密切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和睦邻关系,具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摩竭意象为核心 ,佛经故事构成了海外意外获宝母题的文化氛围。古代小说“发迹变泰”题材中 ,最重要作品的母题动机即本于此。而前贤忽视了这一有关构思根本的外来文化因子触媒。其实 ,中土复制品比起佛经元典 ,已有了不少变异  相似文献   

5.
佛经故事中叙事引导角色不限于兔,已形成一种通行的叙事模式。在佛经故事启发下,逐兔与女性,与崇佛脱难等载录,也有某种特定关系。“逐兔”关目在系列作品中,具有某种悬念设立-开解的本功能,母题中的功能是与“兔”这一“标志”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佛经虽非专门的美术理论著作,但其中关于美术方面的一些实践和论述也是佛教美术的构成部分。佛经中的美术实践和论述也随着佛经翻译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汉译佛经主要对中古佛教美术思潮、佛教美术创作主体思想、中国佛教美术技法、中国美术理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译佛经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佛经转读促使了“四声说”的提出和“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从此中国诗歌走上格律化道路。佛经偈颂给中国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转向。诗歌内容方面更能体现佛经的影响,特别是在禅宗出现以后,中国诗歌以禅入诗,更显空灵色彩。  相似文献   

8.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通天河故事中灵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主体情节应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钵迦伏诛篇中的独轮城故事。汉译佛经在史诗的基础上提炼出“罗刹鬼定期食人”的故事框架并影响了后世中国小说,致使一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罗刹鬼故事诞生。《西游记》的作者吸取了本土罗刹鬼故事的创作经验,将取经见闻中的罗刹鬼故事高度文学化。可以说灵感大王故事的骨架是由印度文学搭建的,但其血肉是由中国祭祀文化填补的,该故事正是中印文化碰撞下共同孕育的硕果。  相似文献   

10.
初传汉译佛经对中国小说叙事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一种显层的影响,而更多地体现在观念影响层面,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影响。其虚构叙事本质对中国小说叙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变羊故事发端于汉译佛经故事。羊崇拜中的化观念是复杂多样的,其与方术、鬼灵仙怪等传统化多种分支纠葛难分。母题利用变羊信仰教训妒妇,故事主流倾向被注入了男性强势化导向。而故事前半部分暗示的男性性放荡,则被轻轻掩盖了。  相似文献   

12.
佛事故事中相思病母题,包括因情不堪得相思病而死,女病貌丑不欲夫见,相思病疗法,女性因相思病死,被盗墓辱尸等.外域传来的这一母题,借助宗教载体在下层民众中产生较大影响.一者,母题带来了外域较为自由纵放的情爱观念,使华夏传统情爱观受到冲击;二者,后世男女情愫自由大胆表达,有了文本依托;三者,母题以其最有人性活力藏蕴,成为此后叙事文学表现青年男女性格行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母题之一,持久地产生着先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相似文献   

14.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佛经翻译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了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佛经文学的传播不仅给汉语言带来了新语汇、新文体,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在题材、内容、意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外来词范围的界定,语言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其争论的焦点便是意译词的归属。意义层面应是判断意译词归属的核心,所以应将意译词纳入外来词范围,汉译佛经中的意译词可以印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汉译佛经被动式的研究,约略有四个方面:利用中古译经进行汉语被动式或佛经被动式研究;揭示汉译佛经被动式与中土文献不同的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挖掘,解释中古译经新兴被动式的来源、规律及成因;利用中古译经被动式的特点,进行早期汉译佛经的语料鉴别和考察。今后还应加强两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的全貌;解释中古汉译佛经特殊被动式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翻译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是我国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在教学中运用好普通话,发挥普通话应有的语言魅力,教师必须注意发声方法的训练。只有把科学的发声方法纳入“教师口语”训练中去,才能使教师用声自如,字正腔圆,课堂语言才能更规范、标准、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