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雅坤 《文教资料》2006,(21):79-80
《伪币制造者》是20世纪初法国作家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它以崭新的创作技巧开创了法国小说的新局面。本文从其“纯小说”艺术主张、多视角叙事、小说套小说的“纹心”术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德在《伪币制造者》对于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创作技巧上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3.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对于这部作品,已有不少的研究文章。大都认为这部作品是雨果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按照自己的理想虚构了作品中的人物,把人道主义和革命对立起来,最后通过“人道”,使敌我矛盾和革命内部矛盾完满的解决,歌颂了反革命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否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奏了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笔者却觉不然。 考查历史上任何一个作家,都应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地位去具体分析,研究任何一部作品更应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从作品的具体场面和情节描写中,窥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九三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这次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它不  相似文献   

4.
刘文博 《文教资料》2011,(22):92-94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不是对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本身的记述,而是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研究,在书中托克维尔叙述了自己对法国大革命从爆发的原因、革命的性质到革命结果给法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看法。关于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学家的托克维尔有他自成一家的看法,但是身为政治家的他不免会受到出身及其阶级地位的限制,所以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重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说话人的姿态、小说的历史和功能、小说家的修养三方面对《新编醉翁谈录》所包含的“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上论证了“小说”的口头艺术特征,从根源上分析了“小说”产生的历史和人性的动力,从功能上对“小说”的叙事原则和技巧进行了归纳,从“小说家”的修养方面探讨了创作主体的叙事能力问题,因此,这是比较完整的关于《新编醉翁谈录》的“小说”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欣然 《考试周刊》2009,(45):21-23
狄更斯著作《双城记》一经问世,便因其对法国大革命的细致刻画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视角把握该部小说.剖析作品与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史实巨作《法国大革命》问的联系,比较大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自身所处社会的异同,以此探讨小说描绘的法国大革命以及双城的真实性,并借此分析小说家狄更斯独特的革命观。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市级公开课。曾有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你准备上哪一课?”当得知是《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们略有不屑地说:“这一课啊,我们初中就已经上过了,不就是这几个阶段么……”的确,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或许超出了其他的高中生。那么,“如何将高中的《法国大革命》上得与初中不同”显然就成为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否可以尝试教给他们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呢?是否可以给出新的观点、引导他们阅读文献、换一个角度来探究历史呢?  相似文献   

8.
巴金 1930年 7月发表的《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史实准确 ,史识独到 ,立论公允 ,是“五四”到 30年代初国人自撰的屈指可数的史作之一 ,在中国法国大革命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逻辑和宗教之融合──试论《九三年》主题的文本思路郑敏雨果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小说创作是他非常重要的文学收获,他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又有着特殊意义。在这部作品中,雨果把自己在《悲惨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思想作了更加明确集中的阐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法国新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劳德·西蒙的成名作《弗兰德公路》为研究对象,从小说的主题、“诗画结合”的形式技巧及叙事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文本细读,对这个号称“天书”的实验文本进行了个人解读。  相似文献   

11.
“文革”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作家面对的最近也最压抑的历史,对这段历史的描述,不同作家的叙述与书写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论文考察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作家,面对文革这段历史时,这些读史者是如何去“读”和“叙”,对文革的历史叙述存在哪些历史误区与困境,如何建立关于文革的历史叙述的有效而丰富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来分析贾平凹的小说《古炉》,会看到小说描写了古炉村"文化大革命"中的残酷历史。人性的"爱欲本能"在"文化大革命"政治与意识形态之下遭受了压抑与扭曲,导致人的"死亡本能"发展为对他人的攻击、仇恨与残杀。人的"死亡本能"打着"革命"的借口,使之成为实现自己利益与野心的场域。在对爱与死本能的反思中,只有在心理上解除对人的压抑,才能给人以自由与尊严。  相似文献   

14.
蜀虎的长篇小说《酒脸》重点描写了经受政治磨难的主人公车辟,在“文革”后直至新世纪仍然难于谅解那段历史的复杂心理活动。尽管车辟最终融入主流社会,但作品的这种“滞后性”写作自有其可贵之处。《酒脸》由于渗透其中的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具有了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文学”或“反思文学”作品的相似性,也证明了关于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作品对于“伤痕”或“反思”历史的执著叙述,在新的语境中,凸显了自己一定的价值。关于主人公车辟形象的塑造,尤其关于主人公在历史面前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及其采取态度的描写,也许是作者的预期设计,但这种写作的实际效果增添了作品的矛盾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得这部作品有了容易引起人们进行新的思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论》内在思想上的矛盾使其从面世那天起,就充满着争议。通过探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公意的含义,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公意与其他意志的关系以及公意的特征和公意的评判原则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卢梭公意思想的内容、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布里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对法国大革命的各个不同阶段和不同阶层代表人物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他的思想内容、历史地位和作用。即马布里的社会政治观与哲学思想;马布里与卢梭的关系;马布里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研究表明:马布里思想有许多方面与卢梭思想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有些比卢梭温和,但也有些比卢梭走得更远。称马布里是“法国大革命之父”,并非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8.
在最初的阅读中,韩东的《扎根》给人一种游离于动乱岁月之外的田园牧歌的情趣,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与《扎根》收放自如的结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却又不乏温情的真诚叙述,以及冷静而略带嘲讽、轻松调侃中又透着现实冷酷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这样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使这本"复写之书"不仅有着自身的"主题、节奏和结构方式",还揭示了人的个体存在与历史之间、历史真实与文本真实之间所"潜藏的丰富的可能性",并形成了与通常的文革题材、知青题材以及新写实、先锋小说之间似与不似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对于历史叙事的关注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作为海外作家的文化身份,严歌苓充分利用了与本土语境的距离感,达到对历史叙事的"远观"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使其小说看待历史更多悲悯,而且使其小说的视角新颖。严歌苓的一组"文革题材"的小说,正是通过采用"身体叙事"策略,达到了对历史深处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革命中诞生的制宪活动和共和宪法为法兰西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由于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法国在由封建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政治体制的实践 ,因此 ,共和制宪传统的形成和确立为法国成功地确立共和制度起到了积极推进和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