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CAI课件的界面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机交互会话是CAI的基本特点,是CAI学习过程的展开和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式会话向学习者传递各种信息,收集学习者的应答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并对学习者实现有效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引导。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系统,CAI自然产生了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CAI课件本身的教学水平外,系统的操作方式,交互式I/O界面的设计对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和影响也是显著的。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应该在人与机器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界面,它不仅是系统的外观和包装,而且又是向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操作和使用环境的重要部件。友好的交互界面可以使得学习者对屏幕提供的界面能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容易地掌握,理解和使用课件。本文首先对CAI课件界面及其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在其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其具体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基于Web的学习管理系统中的课堂教学部分存在教学资源表现力不足、课件同步困难、欠缺教学情景和互动性的问题,本文利用Silverlight技术在富界面和网络通信方面的技术优势,研究网络虚拟课堂教学中的课件呈现和同步,手写和语音交互功能的解决方案.本文重点介绍如何通过Silverlight技术设计和实现具备真实教学情景和实时交互体验的网络虚拟课堂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3.
互动课件是指用Flash、Java等软件编制的,具有交互和多媒体特点的教学课件。互动课件根据使用者的思维,创设和输出在不同条件下的现象和结果,有利于使用者在比较中发现现象和探究规律。是学生学习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互动课件为学习支架,设计信息化学习活动组织教学,利用互动课件的模拟和人机交互功能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调动学生投入复杂的问题解决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房地产法"网络课件为蓝本,探讨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网络课件的设计、应用和评价。文章在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媒体选择与编排、交互工具的设计与使用等方面,阐释如何通过网络课件的开发,营建自主学习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梵均 《考试周刊》2011,(36):206-208
Web3D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和三维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对美术教学而言,引入Web3D内容必将达到很好的在线教学效果。作为一种Web技术,Web3D技术对教学系统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了扩展,突破了时空限制的瓶颈,更易于建立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室、虚拟社区和虚拟教育系统等虚拟学习环境。作为一种计算机三维技术,Web3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与空间有关的知识,特别是美术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电脑实践课、音乐鉴赏课等。与传统的美术教育相比较,三维虚拟互动课件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可对学习研究对象进行三维交互,便于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三维互动课件。  相似文献   

6.
软件教学应从视觉上传达人机交互界面的使用操作,Turbo Demo作为专业演示课件制作工具,能够方便、快速的创建出操作演示课件,并输出为多种媒体格式。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中SQL Server软件教学的课件制作为例,Turbo Demo工具通过捕捉、编辑、发布过程创建出演示课件,该方法有利于软件教学内容传达。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网络课件开发的方式及特点的分析,探讨了JavaApplet在远程教学课件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领域。JavaApplet的应用使网络课件大大提高了人机交互特性,且使基于Web教学课件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富媒体课件及其交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桌面与Web互联为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新型架构方式,也使得富媒体课件成为继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之后又一种课件类型。文章从教学交互的角度阐释了富媒体课件的内涵及其技术特征,探讨了富媒体课件的交互方式、交互分层结构,并与其他类型的课件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可设计一种基于Web的协同式"远程教室"教学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与Web相关的HTML、HTTP、Java、JDBC等技术,构建一个开放式Internet网络教学环境,教师通过系统备课模板和一些功能插件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或直接挂接远程课件,学生能随时随地申请进入远程教室学习.  相似文献   

10.
聋校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应以听障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应以视觉形式为主,并具有易用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帮助听障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对单机运行的课件通过网络下载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开发基于Web的课件同步学习支持系统的意义,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基于 Web的英语课件同步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思路, 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教学模式主要载体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课件和学生课后学习中使用的学习软件两大类。它是网络环境下分层教学的重要媒介,是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分层教学的课件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晓霞 《中小学电教》2015,(Z1):117-122
研究者以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为案例,从框架、界面、交互等设计着手,以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测验练习、知识总结、课外延伸等模块展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的信息形式、功能强大的交互等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不仅有效地辅助教师教学,而且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古诗词的意义和感情,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在师生教与学古诗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研究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婧  李绯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85-88
文章针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对多媒体网络课件的交互性理论进行综述,总结出了交互性理论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逐渐从交互过程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行为的观点演变到了交互过程通过反馈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内在响应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发生作用的观点。通过对SkillSoft公司开发的网络交互课件的分析,提出了交互性设计不仅要考虑界面呈现方式、结构链接方式和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也要关注课件的交互性对用户认知发展、情感因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交互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遵循交互课件的设计原则,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交互课件,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首页 :画面引人入胜。精心设计一个漂亮、高雅、视觉效果好的画面 ,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所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 ,再配上适当的音乐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再用游动的字幕打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样便可以成功地完成新课的导入。2 .设计 :注重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大特点。交互设计得好 ,既可方便教师的教 ,又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平台。人机交互最常见的方式是按钮交互与菜单交互的混用。课件的设计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人机交互的类型和结构。3.内容 :重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类网络教学、网校迅速发展,正日益成熟。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网络课件以自主学习和交互协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知识,并且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网络课件是有效进行网络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陈业 《考试周刊》2010,(13):141-14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导致课件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而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类型、功能的多样性.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论研究,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科目、人机交互性等因素进行设计,在使用中也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游戏型课件应运而生。如何提高学生使用游戏型课件的学习效率已成为课件设计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如何改善游戏型课件的界面入手,在认知负荷、构图理论以及游戏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界面素材,依据学习者特点决定界面风格、界面元素的造型、界面的布局设计以及色彩的运用五个方面对游戏型课件界面的设计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游戏型课件在教学中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慧 《中小学电教》2010,(7):121-123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在课件设计中体现计算机人机交互、高度智能的两大优点,并且课件设计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符合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运用Flash MX强大的动画功能制作教学课件,恰当地运用在课堂上能够使教学由抽象变具体、刻板变生动、枯燥变精彩。下面就以“游标卡尺”为例谈谈Flash交互课件的具体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