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乐相马     
三匹小马驹慕名找到了伯乐。黑马得意地说:"我爸爸是项羽的乌骓马。我想请你相相看,我可是千里马?"黄马自豪地说:"我爸爸是关羽的赤兔马。我也想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02年初,项羽兵困垓下,四面楚歌,甚是凄惶。项羽率八百子弟兵突围,几经冲杀,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项羽笑着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后人对他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兵败后是否应该渡过乌  相似文献   

3.
随笔两篇     
谁说 我本来叫骓,没错,就是项羽的那匹马,项羽自刎前将我送给了乌江亭长。起初的日子还不错,但自亭长去世后,我坎坷的日子就开始了。亭长刚走的那会儿,乡亲们认为我太倔——既不肯拉柴,又不肯驮货,还要吃好喝好——生怕把我累坏了,没有完成亭长的遗愿。  相似文献   

4.
伯乐相马     
三匹小马驹慕名找到了伯乐。黑马得意地说:“我爸爸是项羽的乌骓马。我想请你相相看,我可是千里马?”黄马自豪地说:“我爸爸是关羽的赤兔马。我也想请你相相看,我们到底谁是千里马?”  相似文献   

5.
伯乐相马     
三匹小马驹慕名找到了伯乐。黑马得意地说:“我爸爸是项羽的乌骓马。我想请你相相看,我可是千里马?”黄马自豪地说:“我爸爸是关羽的赤兔马。我也想请你相相看,我们到底谁是千里马?”红马夸耀地说:“我爸爸是  相似文献   

6.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相似文献   

7.
垓下歌 『楚】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 东。盖世:压倒当世。骓:毛色 青白相杂的马。不逝:不能奔 跑。虞:项羽的爱妾。奈若何: 你将怎么办。若:你。浅译我的力气能拔山啊勇气能压倒 当世,可时势不利啊乌骓马也 不能奔驰。乌骓马不能奔驰啊 可怎么办!虞 如何!提示这首诗展示了 末路的悲愤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委以萧何高官重后来,刘邦列举并评价了萧何之功,诸将才不吭声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奔驰出汗。 “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比喻征战的劳苦。…  相似文献   

8.
凭吊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记斜阳西下,落日熔金,乌江畔。滔滔江水东逝去, 淹没不住你身先士卒的身影;淹没不住乌骓马的仰天长啸:淹没不住虞姬的琴声;淹没不住历史的铭记。滔滔的江水,悲鸣的野鸦。曾经“气吞万里如虎”  相似文献   

9.
正赤兔马害关羽被俘"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可算是名马的"形象代言人"了,这匹三国时期第一名马和当时的一些战将、谋士一样几次易主,最终寻得武圣人关羽,然后一心一意陪伴左右,直至关羽被东吴俘获并斩首。随后它被孙权赏给了在麦城擒获关羽的东吴将领。不过赤兔马感念关羽的仁义,在其死后绝食而亡。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赤兔马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时,中了东吴的埋伏,关公  相似文献   

10.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11.
秦灭以后,项羽为争霸天下与刘邦恶战了五年,由强而弱,终至灭亡。他最后被围垓下,突围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舟以待,劝他渡江东归,重振旗鼓。他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羞愤自刎。历代文人墨客就此纷纷赋诗作文,臧否褒贬,以吊古伤今或借题发挥。唐武宗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游历乌江,经过项羽自刎之处,凭吊古迹,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为《题乌江亭》的七绝,其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难以逆料,暗示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的问题。接着强调男子汉大丈夫面对失败应能…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项羽之死》,文下有两条注释:东城 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西楚霸王终焉之地,《项羽本纪》有两种写法.一日"自刎乌江".本传叙述:"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羽)乃自刎而死."一日"身死东城".论赞评判:"(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注释未说明"东城""乌江"的地理沿革,无疑造成了文意理解的混乱.按照教材注释,西楚霸王身死之地,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一说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以断言,熟谙秦汉历史地理的司马迁记项羽死地,不可能自相矛盾.造成自相矛盾情形的,只能是教材注释.也就是说,教材对古代地名的这两条注释,孤立地看,似乎没有问题,联系项羽终焉之地审读,就不能尽如人意了.  相似文献   

13.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因妇人之仁放走刘邦,以致"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乌江自刎。古往今来,作为一个悲剧英雄,项羽引发了多少文人的一声浩叹。现摘录几首吟唱项羽的小诗,并略作赏析如次。  相似文献   

14.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冯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15.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陨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  相似文献   

16.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  相似文献   

17.
趣话武人诗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不但文人大多吟哦不止,就是武夫,耳濡目染,能作诗者也不乏其例。楚汉相争,项羽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于是面对乌骓马与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相似文献   

18.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 ,公元 2 2 1年 ,关羽走麦城 ,兵败遭擒 ,拒降 ,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 ,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 ,不久将亡。孙权大惊 ,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 ,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 ,至槽间 ,但见赤兔马伏于地 ,哀嘶不止。众人不解 ,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 ,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 ,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 ,亦未见君如此相依 ,为何今日这等轻生 ,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19.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 ,公元 2 2 1年 ,关羽走麦城 ,兵败遭擒 ,拒降 ,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 ,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 ,不久将亡。孙权大惊 ,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 ,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 ,至槽间 ,但见赤兔马伏于地 ,哀嘶不止。众人不解 ,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 ,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 ,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 ,亦未见君如此相依 ,为何今日这等轻生 ,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20.
诗歌淘宝     
垓下歌[秦]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秦灭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历史上叫作"楚汉战争"。最后在垓下决战失败,在乌江自杀。这就是他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作的绝命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