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函”的正确使用入手,进而说明公文规范化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在公文处理中要强化公文处理规范化的思想认识,加强行政公文的监管力度,提高文秘人员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坚勇 《现代语文》2002,(4):164-165
公文语言受制于公文的性质、内容和功能,要求准确直述,语句简练,语感平实,语气庄重。欲达此要求,只使用纯白话文是难以胜任的,须适当借助简炼的文言。本文试就公文语言中适当使用文言词语,以发挥文言的优势,增强公文的语言特色,作粗浅地探讨。一、借鉴与扬弃纵观公文的悠久历史,我们知道公文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现代公文受文言传统影响较深。它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没有相对稳定,公文语言就失去了自己的语体特色;没有发展演变,借鉴与扬弃,公文语言就不能成长和完善。我们从历史的深度去认识公文语言的相对封…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公文,同样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据此提出了公文也要依法写作的基本观点。文章从公文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公文的作者、文种选择、公文格式、公文语言表达和公文的保密等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语言缺少文采是当今公文中的一个十分严重,却又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公文语言讲究文采,可以增强公文的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用四字格、拈字可以形成公文语言特有的美质和文采。  相似文献   

5.
公文的用语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所以在公文中使用新词语的要求也有别于其它领域。新词语在公文中使用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公文的规范和效力。本文探讨了新词语在公文中的使用误区,提出了规范公文中新词语的方法,希望能找到在公文中正确使用新词语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公文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公文自身性质及其特殊的受文对象角度,说明公文中可以而且应该适量使用口语词汇。通过对熟语以及社会流行语在公文中使用情况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口语词汇在公文中使用所达到效果,强调在公文中使用口语词汇可以改进文风,促进政风转变。提出通过准确把握口语词汇含义、透析公文具体情境、精选口语词汇的策略,以期能在公文中正确使用口语词汇。  相似文献   

7.
论公文语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文的语言的无主性、介词短语的多重使用:从用词的典雅之美、通俗之美。以及公文语言的模糊性等方面论述了公文语言的特征,目的在于指导公文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中“子”字作为名词后缀的用法已经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15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这一名词后缀的使用不仅涉及到汉语名词的结构问题,还涉及到不同的语义表达问题。本文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笔者归纳出了制约汉语名词后缀“子”字用法的七条总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公文写作中,成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如“审时度势”、“齐心协力”、“戒骄戒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同心同德”、“再接再厉”等,这些成语运用于公文中,犹如一朵朵绚丽的艺术之花,点缀于公文语言之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公文语言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离不开模糊概念,模糊概念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公文中大量使用模糊概念,根本目的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虽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却早已形成了该项法律制度的雏形。彼时今日作为制度工具的行政诉讼功能差异是由政治结构差异所决定的,因而传统意识如今仍能给予经验哺给。同时应当认识到。我国现时运行的行政诉讼同样区别于西方的初始设计,传统意识深刻影响着制度的本土适用。文章基于现代中国的政治结构.提出社会暴力消化、行政引导、正义标准的实践三项行政诉讼功能,试图探寻社会转型中我国行政诉讼应当具备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监察实践中,监察独立原则受到削弱,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受到侵蚀;监察职责范围日趋膨胀,监察机关工作负担越来越重;监察机关履职越位或不到位,监察职能日渐淡化;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承担起监察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从分税制法律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地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性的问题。分析表明,影响当代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关键因素有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和法制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指出“分税制”作为一种税法制度的财政策略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税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培育行政法治文化,是实现行政法治的根本,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又是由每一个公务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法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行政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政府公务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笔者以为,崇法是公务员应有的精神信念,知法是公务员应有的岗位要求,守法是公务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依法行权是公务员应尽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5.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警察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因其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运用。其含义包括三项子原则: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文章在论证比例原则的涵义、功能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法实践,论证了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适用的必要性及我国行政法中引入比例原则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我国行政法中引入比例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主政治的大环境使得行政信息公开成为必要,然而政府行政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是信息公开的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公民之间的行政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针对我国行政信息不对称对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所带来的阻滞进行分析,探求改变信息不对称现状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公民更加科学地参政议政,实现民主政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政务中心在行政审批机制上采用"三集中"的相对集中与多元化创新平衡制约微式改革,一方面使行政审批在物理层面和内部契合的有效集中得到确切落实,另一方面对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提升审批效率、提高审批效能具有积极作用。其诸多创新点不仅对我国今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所帮助,同时也将对我国特色现代化政治民主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抽象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手段。我国一直以来对抽象行政行为是采取内部行政机关即上级监督和外部权力机关即人大监督两种非诉讼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由于享有司法豁免权,违法抽象行政行为对合法权益的侵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加剧,而现行监督体制的局限不能有效合理的救济合法权利,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以笔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这一构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行政主体因其违法行政行为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可以通过行政赔偿制度予以救济;而其合法行使权力的行为如果侵犯相对人的权益则可以通过行政补偿予以解决,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于行政赔偿,《国家赔偿法》已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对于补偿制度却缺乏统一的规定,甚至行政补偿还只是法律术语。在理论和实务上,长期以来都未对行政补偿制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研究也极少,本文将通过对域外各国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介绍来反思我国的行政补偿制度,以期推动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许可法》作为规制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为政府行政许可权的范围设定及运作提供了基本模式。从客观的法律效果看,也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事实。因此,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行政许可法》的规制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