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京剧进课堂,对于我们山区学生并不是要他们提高到何种程度,关键是要让学生们了解京剧,培养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引领他们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而且,好的剧目中包含了民族艺术、道德观念、传统习俗和历史知识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对当代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载体。  相似文献   

2.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它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的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并贯穿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阐述了京剧艺术的育人功能,对提高大学生修养的作用,以及京剧艺术进大学校园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京剧是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将京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让学生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京剧结合的作用京剧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富含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集合了传统音乐、歌唱、吟诵、朗读、舞蹈、表演、杂技等多门艺术的核心要素。有研究者提出,在语文活动中渗透京剧艺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京剧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影响深远。在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京剧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中国诸多戏曲声腔剧种中一直遥遥领先。但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京剧艺术的发展步伐相对落后了。尤其是世纪之交,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和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下,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渐渐走向低谷。本文拟结合京剧的历史与现状谈谈笔者对京剧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早在几千年前,儒家创始人、儒学的始祖孔子就提出了六经,包括诗、书、礼、义、乐、春秋,强调礼乐对人的规范教化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进步,音乐不仅对人有净化的作用,对人的思想品行有塑造作用,还作为一种身心放松方式,更作为一门艺术,承担起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的职责。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然而近年来,我国京剧艺术逐渐淡化,京剧逐渐被人们忽视与遗忘,京剧文化传承减少,近几代人中精通京剧的人才大幅度减少,京剧艺术生存传承令人反思。本文通过阐述京剧艺术的地位与重要性,以及京剧随时代的创新发展,新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更多地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促进京剧文化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完美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外国观众很少有机会能欣赏到用英语演出,并能保留其原有韵味的京剧。本文通过对京剧翻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魏莉莎的英译本《凤还巢》的分析,对京剧英译的方法做一探索,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绘京剧脸谱,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欣赏京剧脸谱,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而且在描绘脸谱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体会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为此,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脸谱教学空间,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培训,提高专业修养。  相似文献   

8.
黄频 《湖南教育》2005,(16):45-45
一、京剧艺术进入课堂应从入门知识的传授开始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京剧,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系统地传授京剧欣赏的入门知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他才会看得懂、听得懂,才会了解和欣赏京剧。正因为不了解,大多数孩子表示“听不懂,拖得太长,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听些什么”,所以学生就不愿意去听。了解京剧背景,学生才会接受。譬如:传统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四大行当,不同行当中的角色。如在教《京调》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入门,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他们自己总结出“生、…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谈论古埃及的文化时,必然要说到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说到中国悠久的文化时,也必然说到古老的长城和丰富多彩的戏曲代表———京剧。京剧以它独特的魅力享誉全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粹。在全社会倡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今天,京剧艺术只有进入小学课堂,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具生命力。一、京剧艺术进入小学课堂的重要意义虽然,京剧自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完全脱离徽调而独立在戏坛上只有二百多年,但它形成的历史悠久,生活的土壤深厚。从京剧的形成、发展来看其特征:京剧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譬如,京剧的身段表演程式…  相似文献   

10.
歌舞伎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流传至今,经过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变得日益华美.与日本的歌舞伎相比,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至今也有将近200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洗练之后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演剧文化.歌舞伎和京剧被称为“东方传统艺术的姐妹花”,两者都是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通过歌舞伎与京剧的比较,加深我们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的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被外国戏剧界推崇为“第一流的舞台艺术”,也是“最难得的一种写意派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了解京剧常识的却极少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值得庆幸的是,有识之士已开始关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近代京剧名作《打渔杀家》的片段,让青年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加深印象,下面对京剧和《打渔杀家》的情况作一个既简略而又系统的介绍。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以“西皮”和“二黄”两种曲调为主调的剧种。它…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我在为全校开设选修课《京剧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高校开设京剧知识课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开设的京剧知识课的必要性 京剧被称为“国粹”,其内容丰厚,形式完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很  相似文献   

13.
梅馨月 《广西教育》2013,(46):92-92
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京剧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要想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京剧艺术,就必须从教育入手。考虑到京剧和音乐相通的艺术特征,我们特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京剧元素,让京剧艺术“进校园”“进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在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全新的京剧教学课堂。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进行趣味京剧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京剧艺术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已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要让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真正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就要培养学生欣赏京剧的习惯和能力,他们将是京剧艺术的新一代欣赏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15.
<正>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意义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力。中国京剧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增强各族人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能够胜任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1.传承民族文化,普及京剧艺术京剧艺术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历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洗礼,有了自己辉煌  相似文献   

16.
<正>京剧作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京剧引入中小学课堂,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青少年的血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由于京剧的形成、发展及艺术形式的特殊性,与青少年有一段距离;而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要想在青少年当中传承,兴趣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党中央为振兴京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给予高度重视,为支持开展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和全国已掀起一股“京剧热”。这必将促使中国正宗的京剧艺术继往开来地出现新的生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京剧是中国戏曲百花里的一株奇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上层建筑领域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价值。它的传统剧目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采,欣赏群众之广泛。人民喜闻视听之热烈,堪称举世无双!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尤其是正宗的京剧,集我国各种戏曲之大成。而且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意图:"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的一点。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戏剧方面的系列活动,让幼儿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  相似文献   

19.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名扬海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京剧翻译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艰巨工作,它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功力,对京剧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从而做出适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1.复习与巩固京剧行当的知识2.初步了解京剧老生行当的特点及其相关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愿意探索和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对京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