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从客体角度可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物质生产与社会精神生产之间,不仅有质的联系还有量的关联: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和社会精神生产方式与水平密不可分,生产方式越是先进越能促进社会发展加速度的提升;物质生产方式不仅直接决定了物质生产水平上限,也同时决定了作为与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方式与精神生产水平的上限.人类社会发展与两大生产质与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生产方式是质,生产水平是量),本文对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物理模型建构,不仅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两者矛盾运动过程,梳理了学界多年来对此问题研究的成果,也为实现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 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以物质为基 础,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当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由家庭和手工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生产方式成就了蚕神"马头娘"神话传说,这一传说的叙事模式在人们口头流传中发展、变异,透过汉画画像和口头传说,可以窥视到它涵容的传统社会的文化信息:即女织生产方式的确立、婚姻的演进、对传统道德的维护等。探讨其文化信息,对于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P33)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思想、理论、观点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心态、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化活动的方式,继而影响着文化的演变路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取舍,对异族文化的态度,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及其变迁决定的,其中间环节是实践。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广为流行的观点应为前者,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支点,非其它社会形态所有。我们认为,生产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规律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个特定阶段,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它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一起交织作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形态,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器的出现与农耕种植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定居生活或相对定居生活的开始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实生活的需要以及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彩陶的出现做好了客观上的准备。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陶器,这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发展,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还进一步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对立就一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里要说明,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它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下),推动了生产方式、从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五  相似文献   

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形态和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人,是社会运动的物质主体。处在生产方式中的人不仅是社会运动的物质主体,还是具有真正主体意义的范畴。在生产关系中研究人是马克思实现超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支点。反过来,唯物史现中的物,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反映。对社会关系的研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为了便属人世界更符合人的需要。这正是唯物史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内化与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一种以类主体为核心的道德存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必然要进行各种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这就需要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但是,规定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天生自存的,而是在交互作用中,根据交往的需要,经过人们的协商和讨论,通过对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多视角考虑,才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道德规范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当今世界,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人类逐渐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的新社会,这就要求个体不仅要有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也要有创新品质、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推行"生态德育",立足于绿色发展、回归本真的社会需要,扩展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术是一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一种创造劳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学生时代正值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的重要时机.在美术教学中很自然地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之间的各种思想道德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而且它们是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其中作为前提需要,排列在最前头的“衣”,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所谓的衣服形态。衣服模式的传播、衣服形态的沿革、衣服观念的民族特征,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无不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一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一种创造劳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大自然中超凡脱俗后,开始理智地正视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造就了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文化。人类生存和与其他生物种群竞争的需要,创造了建筑这一文化的特有表现语汇,进而通过完美的建筑艺术,体现物质、精神文明的审美对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透析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或文化遗存,可以窥测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成就。即便是传说、故事,也可成为我们研究和继承优秀文化的“原始文件”,这是由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所决定的。遗产特征、建筑语汇是文化承载的“DNA”片断,同样是我们解译与复制信息的依据。文章就建筑语汇对文化的“行为”表述、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启蒙以及孑遗文化环境对新建筑语汇的影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与先进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馆与先进文化的关系1.对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理解一般认为,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总和。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决定了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阶级性,同时也具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     
时下,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与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无关系。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那里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的文化往往有些薄弱。文化是支撑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精神力量。《辞海》将文化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推而论之,大学文化应是人类社会积累的优秀文化的缩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试论历史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历史学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大大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是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依据,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社会转型阶段也面临着一个人文精神的传承和重建的艰巨任务,而历史著作中的价值判断和历史主体意义阐释,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又是人文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张保军 《中国教师》2010,(Z1):316-317
<正>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育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前进需要社会制度的创新。社会制度的创新革命,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阶段,进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社会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一次社会制度的创新,都要伴随着一次革命。社会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