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白发,是年老的表现;白发,是忧愁的结果。妙诗佳句中的那些"白发",让人感慨万千。李白的"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奇想出奇句,以白发的夸张写愁,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而愁生白发。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相似文献   

2.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语言浅近,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评价大同小异,令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只有将"明镜"解作"水镜"才使原诗意境真实自然,否则,"白发三千丈"只能是"大言欺人".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巨星.他的《秋浦歌》(其十五)将一种普遍的人主感受提炼并压缩在了极短的篇幅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诗人晨起对镜梳头、陡然间发现增添了许多白发,触目惊心,禁不住大声呼喊“白发三千丈”.一夜之间,白发怎么会生出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便豁然明白了,原来”三千丈”白发是因愁而生长的.李白写此诗时已年过半百,政治的黑暗,仕途的艰辛,理想的难以实现,无不耗损着诗人的精神与肉体.饱经生活磨难的诗人面对着镜中的白发,  相似文献   

4.
奇人奇诗     
×××同学问:《秋浦歌》是一首写“愁”的诗。这首诗在写“愁”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借揽镜自照,描写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蕴积极深的怨愤。诗的一开头,“白发三千丈“,突兀劈空而来,如奇峰壁起,慑人魂魄,令人生奇发懵,白发岂能“三千丈”之长呢?寻思之间,下句“缘愁似个长”,方疑义冰释。愁是根源。愁生白发,愁长所以白发长。愁有长度,可以丈量,把抽象心理实体化,既形象又生动。愁生白发,人所共晓。昔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黑发尽成白丝,可见其愁之急之重。此处诗人却以白发之长——三千丈来譬喻怨愁之深之重!涛人以如此夸张浪漫手法写愁,可谓奇人奇诗,不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1,(8):52
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使之形象可感,构成奇妙的意境。一、"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笔下的"愁"是"三千丈"的白发、万里长江,写出了"愁"的长度。南唐后主李煜更语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可见的愁绪化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不仅有长度,还有动态。  相似文献   

6.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语言浅近,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评价大同小异,今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只有将“明镜”解作“水镜”才使原诗意境真实自然,否则“白发三千丈”只能是“大言欺人”。  相似文献   

7.
<正>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夸张。夸张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时间夸张三种。运用夸张,可  相似文献   

8.
小议心境     
沧海茫茫,尘世纷杂。生活中,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浪漫与自由,有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与安闲,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与旷达。然  相似文献   

9.
雪(节选)     
梁实秋 《同学少年》2009,(12):40-40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  相似文献   

10.
佛头粪     
<正>因要上一堂"唐诗想象之美"的课,所以关起房门来,细心准备。不知不觉,吟诵起太白的诗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由奇怪,李白因何独独钟爱"三千"?可能是我的声音感召了屋外的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可乐突然也在屋外大声地吟  相似文献   

11.
玄学思想方法对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有较大影响。委运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诗境的平和淡远;言意之辨尤其是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使诗歌意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冥观静照的思想方法又与诗歌的静态清趣之美有直接关联。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特德·休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自然系列诗歌一直是评论家研究的重点。《雨中之鹰》是特德·休斯的第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鹰的栖息》是动物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二者都是以鹰为题,并写于同一时代,文章主要就两首诗中鹰的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百年新诗的发展与优秀学者致力于新诗研究休戚相关,中国现代诗论在中国现代文论中占有重要位置。改革开放初期新诗研究出现了高潮,涌现了一批优秀著作,近年又出现热潮,诗史研究和诗体研究受到重视。尽管新诗研究成绩巨大,但仍然存在问题,如研究者的偏执、研究方法的落后、理论缺乏操作性等。特别是新诗评论界的现状尤其令人担忧,印象式表扬性诗评甚至随意性炒作式诗评流行,缺乏人格高尚、业务精湛的诗论家和诗评家。新诗评论界亟待加强诗评家的人格建设和业务建设,有必要倡导"纯棉的诗歌批评"。新诗理论界和新诗评论界都需要高度重视研究技法,新诗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主旨内涵、诗歌抒情主体和诗歌艺术三个大的方面考察了《卷耳》漫长的接受史,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评论家关注的重点都有所转移。从最初阐发温柔敦厚的诗教到最终还原诗歌的本来面貌,并对诗歌本体进行深入、细致和全方位的考察,这其中不仅反映了时代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更可见出诗歌批评理论的逐渐发展和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5.
"新诗二次革命"诗学主张是新世纪之初由吕进等诗评家提出的,旨在纠正早期白话诗理论构想中的某些偏激观念,以促进新诗更为健康的发展。分析吕进等诗评家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的学术渊源、思维逻辑及其理论内涵,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诗学观念的意义与价值,还有利于我们深刻反思近百年新诗创作的历史功过。  相似文献   

16.
曹植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善于借鉴前人的创作精华,对此,一些评论者往往认为曹植重模仿而乏创新。文章通过对《美女篇》与《陌上桑》的比较分析,说明曹植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他的创新使五言诗艺术真正走上文人化道路,《美女篇》也真正成为表现诗人自我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7.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诗言志”的理解可以有两种:实然理解和应然理解。前者着眼于中国诗歌发生史、或一般诗歌发生过程、或中国诗学思想发生发展史等,是站在现实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事实如何”;后者着眼于儒家诗学原则的定位,是站在理想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19.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20.
"沉郁顿挫"被认为是杜诗的基本风格,然对其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实则是杜甫自夸其赋:"沉郁"意为"精微深奥、知识广博","顿挫"意为"雄壮豪放"。司马相如、扬雄之汉大赋即具此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