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菊香 《学子》2004,(5):50-51
张爱玲是抗战后期出现在沦陷区上海的一位有成就的女作家。她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的孙女,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十几岁即公开发表作品,在二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和同样有小孩的朋友谈起马雯的举动,她们总是带着“同情”的眼光看着我。我说的是马雯小姐的“牛脾气”,从她几个月大时候,我就知道,我管不住她的。她可以在半夜睡醒时哭叫,而我们又依“育儿专家”的话让她自己入睡的那一夜,哭几十分钟而不停,直到我进房去安抚她。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女人集中展现了现代上海社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张爱玲的眼中,上海女人时尚、艰难,在婚姻这道巨大的坎上苦苦挣扎。当女人由“宝石”走向“鱼眼睛”的霎那,生活所有的残酷都突显了。张爱玲认识到了这残酷,而面对这残酷,她那苍凉的手势是唯一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旭 《教师博览》2007,(8):54-55
一位上海的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她5岁的女儿发着烧、打着点滴还参加了期中考试,“是孩子自己要去的.就那么要强。”她补充说。  相似文献   

6.
读完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晚会上,她是身着“新袍裙”,脖子上戴着“金刚钻镶成的项链”,“时髦”、“迷人”,娇美如花、光彩照人如贵妇人;大街上,她是“挽着头发”,“强健粗硬而且耐苦”但坦然的平民妇人。这两种影像叠印在脑海中,鲜活如生。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年妇女因虔诚的信仰和敢于没完没了地表达自己的信仰而出名。她经常站在她家前廊上大声呼喊:“感谢上帝!”  相似文献   

8.
印象中的日本女人,都是听来的,是相夫教子的小女人形象,不仅要给丈夫端茶倒酒,还要给丈夫递衣穿鞋,更甚的还要听任酒后的丈夫“掌脸”,我大学时的女友毕业后嫁给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她是中文系能歌善舞的美女,也是有名的“校花”,婚后曾几次跟我说丈夫不理解她,她并没有说得很多,但我感觉得到她的日本丈夫并没有对这位“校花”惜香怜玉。当时涉世不深的我,在还不知道嫁谁的时候,就知道了不嫁日本人。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拿到“绿卡”是梦想之一,而实现这个梦想可能要走一条艰难路。我在美国期间认识了几位已拥有“绿卡”的中国女人,她们的“绿卡”来之不易。 离经叛道 江晓红,一个文质彬彬的女性,今年35岁。原在上海某外贸进出口公司工作,大学毕业时她的初恋男朋友去美国深造,也把她的那份真爱带到了大洋彼岸。江晓红努力工作,没再接受任何男人的追求。工作5年后,她成为项目经理,这期间,她出差到过日本、新西兰、英国,可一直没机会去美国。1991  相似文献   

10.
上海女人一直是国内最受争议的女性一族。著名导演王家卫曾经说过:上海女人是很好的电影题材,因为上海女人比较复杂一些。于是,就引来了大家的疑问,这上海女人的“复杂”到底是如何的“复杂”呢?在我看来,我则更愿意把王家卫所说的“复杂”理解为是一种独特。这独特就是有魂,而魂就是某种散发着温热的生命质感。  相似文献   

11.
都都妈最近总是感觉恶心、要吐,而且月经也过了十来天了。她心里很担心,她害怕怀孕。都都一岁多了,怀孕是万万不能的。每天,她都盼着“每月一次”快点到来,好让她的心里踏实,可盼来盼去仍没一点影子。老分看着她吃不下睡不着的样子,催促着她快去医院检查。都都妈鼓足勇气,在老公的陪伴下来到了医院。医主给她做了检查,证实了她的猜测。她想哭,回想上次人流的经历,她吓得直发抖,那种疼痛让人刻骨铭心。 医主对她说:“现在有无痛人流,你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吗?那太好了。”都都妈好像见到了救星。  相似文献   

12.
女人唯美论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这是自居易心中的女人。“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似乎从古到今依旧改变不了女人被束缚的命运。可是,女人,这种水做的生命体就真的那么脆弱么?既然说女人是水做的,就不要忽视水的特点。“她”虽温婉,但也坚韧,任人踩在“她”背上到达彼岸。在熊熊的烈火袭来时,“她”亦可以不顾危险地挺身将它熄灭。“她”也可以洗涤任何有污垢的东西,包括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水乃万物生命之源”,兴许曾经在有人说出“女人天生是水做的”这句话时就想到了“她”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相似文献   

14.
与保琳·萧握手,你得戴上防电手套,否则你就有触电的危险!保琳是一位带电妇女,她身上的电能足以将一位健壮男人击倒在地。对此,她一筹莫展,不知怎么办才好。马丁·凯丁在他所编写的研究自然与超自然力的当代书籍《现实的、无法解释的神秘事物专题资料汇编》中提到:“牛津大学对保琳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专家们大为震惊。保琳身上放出的电压有上万伏,她真是一台人体发电机。”保琳现在住在英国一个平静的小村庄里,强迫自己过着一种流放式的生活。因为与她接触会使其他人有疼痛、被电击中的感觉,她的出现还会使大多数家庭用具遭到损坏。由于带电…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散文。它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散文《阿金》。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一位从乡下来到上海做佣人的女性阿金,她的咋咋呼呼、风风火火、吵得我们的大文豪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伟业”。我以为,《阿金》最有价值之处倒不在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典型,而是细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多维存在——作为思想者的存在与作为普通人的存在怎样混杂交织在一起而令人啼笑皆非或是恼羞成怒。  相似文献   

16.
吴志科 《上海教育》2010,(12):34-36
在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的同事和学生眼里,郑洁是个“多变”的人。在学校里,她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博学型教师,语文课、演说课、影视欣赏课都是学生喜欢上的课:走出校园,她还有着多重身份,诗人、作家、影视教育协会秘书长,甚至是半个媒体工作者……从教20多年,郑洁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她也依然坚守着“把中职学生的理想和人生点亮”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陈育 《留学生》2011,(11):24-26
中国,美国,多年的风雨历练,裔锦声早已是一位成功女人,如同她的名字“锦声”一样,步入了“锦绣人生”。 与北大失之交臂,得来却不费工夫 裔锦声走到今天,她的生命旅程中充满了传奇。出生在锦城成都的裔锦声,1岁时便经历了丧母之痛,由舅舅抚养长大。1977年,裔锦声参加高考,成绩远远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相似文献   

18.
书香女人     
暖暖 《教书育人》2004,(7):49-50
长期的教学生涯,使我结交了不少的书香女人,大爰就是其中一个。她从昆明到北师大读书,毕业后,又从北京返回昆明执教,是一个景仰“认真教书、清净做人”的好教师。她崇尚本色,低调而内敛,丰富而敏感,温柔而偏执,是一个可以美到生命尽头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Yi-ChenZhang(张旖晨),这个名字在美国已家喻户晓。在2002年世界免疫年会上,张旖晨带着她的科研成果“Blag2”出席了大会。年轻的她引起了众多著名学者的关注,因为她是唯一的中学生。2003年3月12日,在白宫举行的盛大的第62届“英特尔科学奖”颁发仪式上,张旖晨榜上有名,排列第八。她的名字和其他9位获奖者一起被标在了新近发现的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行星上。今后,人们会在天文书上看到一颗行星叫:“Yi-ChenZhang”。张旖晨是谁?她是一位中国女孩,1985年出生于上海。她8岁那年被移民美国的父母接去,可她怎么也不适应,半年后又回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20.
陈方 《八小时以外》2013,(10):123-123
周末,我带着老婆和小屁孩逛商场,不承想在商场的一角看到了两个男子大打出手。商场的保安还没来,围观的人不多,没有人拦架。动手的两个男人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反倒是旁边那位咆哮的女人似乎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她应该是其中一位男子的老婆,丝毫不顾及旁边孩子“爸爸别打”的哭喊,不断拱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