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恩美作为华裔文学的畅销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以及《灶神之妻》等作品都围绕着女性的故事展开,其中也不乏对华人男性和美国男性的刻画。但总体而言,谭恩美笔下的华人男性总是以负面的、"恶棍"式的形象展示于读者眼前,而美国男性则多以正面的、"英雄"般的形象出现。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对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从"他者"中反观到作者自身。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喜福会》中的华人男性形象分析入手,探讨该作品中不同时代背景下华人男性形象的异同,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族群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以《喜福会》中的男性角色为对象,分析该作品中华裔男性与西方白种男性形象的差异以及其背后所隐舍的文化意义.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女性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中关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中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进行谭恩美作品《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中女性眼中的男性形象的研究,通过文中一系列卑劣男人和正面男人形象的对比分析,探讨作者眼中的两性和谐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5.
赵妍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41-44,49
伍惠明(Fae Myenne Ng)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的又一位优秀华裔作家。其作品《骨》自问世以来,被多数美国评论家和读者认为仅是一部个人自传,而鲜有人会注意深藏于这个文学文本内的全新的华人移民的文化认同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谭恩美更关注女性以及华裔美国人与故国的紧密联系。她的三部作品《喜福会》、《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都凸显了关心女性命运、生存状况、探索女性出路等方面的主题。作品都聚焦于女性人物,男性人物只是作为陪衬出现。作品探讨了上下两代人之间、母女由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作品也描写了第一代、第二代华裔美国移民对中国那种微妙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在对谭恩美的小说进行细致地阅读后,笔者发现在其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三维交叉模式,这在其第三部作品《灵感女孩》中表现最为突出。本文旨在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式,从科学研究的立体思维观点出发,对谭恩美之创作(以《灵感女孩》为个案)进行分析,探析其作品中的三维交叉模式,以开拓对谭恩美小说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描写了若干个懦弱、自私及令人生厌的男性形象,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英勇及高大男性形象大相径庭。本文主要从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作家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在《喜福会》中华裔男性被丑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族歧视与偏见极其浓烈,以至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尤其是华人男性形象一直被丑化、扭曲化、极端化。严歌苓写于20世纪90年代末重要的长篇小说《扶桑》中大勇的形象则颠覆了众多文学作品中华人男性弱小、苍白、猥琐的程式化形象,其最具颠覆性的是对扶桑与克里斯东西方爱情的救赎。严歌苓在作品中通过想象还历史以客观,还人物以真实。而华人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的民族血性展示了东方古老民族的力量,从而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谭恩美凭借《喜福会》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并以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谭恩美的经典著作《喜福会》,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切入,分析女性角色在不同时代所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以及她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反抗,探究作品中女性自身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步转变为"自我"的动态过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再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和华人文化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从空间叙事学的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所反映的文化主题的空间对立、转化和融合,剖析《喜福会》的空间叙事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深刻历史、文化原因,以此品鉴华裔美国文学女性作家谭恩美高超娴熟的空间思维脉络和空间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春梅 《海外英语》2013,(2X):202-203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其代表作《喜福会》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还赢得了多项大奖。对这部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从文化传统和历史史实方面来剖析谭恩美是如何积极地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因为跨越东西两个领域的文化,所以在作品风格上显得迥异,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谭恩美自身对作品的定位,这其中也隐含着对自身的定位,这一思想倾向直接影响了其创作,所以在谭恩美及其作品人物身上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显现出身份认证的痕迹,本文就这一议题将深入浅出地加以探究,共同感受谭恩美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八年磨一剑,于2013年发表其新作《惊奇山谷》,这部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之处在于本书的主题仍然与谭恩美之前的创造主题相关。比如身份认同,母女关系,文化冲突等。创新之处在于主题在不断的深入。以往作品的主人公多为华裔女性,而本部作品的主人公为中美混血儿。创造地方也有原来的美国扩大到中国。  相似文献   

15.
美裔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描写了四个华人移民家庭中的矛盾与摩擦,表现了中美两种文化,尤其是在家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相对于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美国人在家庭中更突出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崇尚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探讨了文化身份问题,并揭示了她对文化身份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在作品中,谭恩美讲述了四位华人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冲突以及和解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母女们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笔者紧扣文化身份这一主题,尝试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以及他对文化身份认同和杂合性概念的阐述,对母女们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解读,意在为《喜福会》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也为华裔和其他移民或族裔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文章以华裔美国畅销作家谭恩美为研究对象,综观近30年学界对谭氏本身及其作品有关文化身份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从谭恩美成长的特殊性和对其作品的文化身份研究成果两方面考察。结合当代文化思潮,辨析研究成果的利弊与不足之处,提出从中国民间故事与民间信仰角度,研究谭恩美中国题材的作品尚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8.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伊丽莎白·乔利是澳大利亚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擅长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在作品中塑造各类处于社会边缘的角色.代表作《井》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而又离奇的故事.本文讨论该作品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情感诉求、怀疑男性和对种种威胁产生的恐慌心理,揭示出处于社会边缘的女同的苦涩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支那崽》、《荣誉与责任》中,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通过辛成功、丁国凡和丁凯三个华人男性形象的塑造凸显了华人男子的睿智、悲怆和勇猛,从而打破了主流社会长期以来对于华裔男性的种族化表征体系,进而颠覆了以往的有关华人男子刻板印象,有利于华裔男性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