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性善论是一种不错的"道德理论假设",其中"教人向善"的思想,"寡欲"、"存心养性和求其放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批判地继承孟子的性善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卫沙 《考试周刊》2010,(48):235-235
老子的《道德经》文笔洗练、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虽寥寥五千余言,却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思想内容。老子养生学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的影响深刻。《道德经》虽不是一部养生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本文主要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以啬养生"和"以静养生"四个方面讨论老子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子饮食养生智慧独特。他提出"淡"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体悟"味无味"的道味;"甘"为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要求食物新鲜可口;"腹"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饮食养生贵在养身的要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音乐养生的国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对此都有过很多深入的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养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情"养生、调"气"养生及调"神"养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俗话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然而,一天工作下来,我们这群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脸上却很难找到飞扬的神采,身体的疲惫、心灵的憔悴可想而知。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养生氛围浓郁的中医世家,今天我想从"养身"和"养心"两方面与大家聊一聊"老师如何养生"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心平气和、心身并练、阴阳平衡、松静自然、天人合一"等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内涵,其动作虽然不复杂,但由于内涵丰富,要想正确的把握动作要领并非易事,不仅要在肢体上做到动作,还要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做到精、气、神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最和谐的状态。本文对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其内在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形象思维在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嵇康一生有不少矛盾的表现,他本质上是一位养生主义者。追求思想和人身的自由,以及健康和长寿,因此他不肯当官,也不愿意出事其他政治活动;他两次拒绝司马氏的征召,并非政治上的表态,而是为了养生。了解嵇康其人最重要的文献是他的《养生论》,其养生长寿之道归纳为一个字,就是"和"。  相似文献   

8.
林来生 《成才之路》2011,(9):3-I0001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6岁了,除了耳朵需要带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对人们的忠告。  相似文献   

9.
庄子强调和高扬人的诗性栖居、"游"的审美生存方式,主要是沿着"保身、尽年","逍遥、养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路发展的。研究庄子形之委蛇的"游世"生存态度,心之逍遥的"游心"生存境界和"天地万物与我同一"的生存环境,旨在构建理想的生存栖居地,达到"人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九月养生     
《师道》2014,(9):61-61
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宜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培养乐观情绪。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家庭运动计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家庭运动"?一直以来,人们理解的"家庭运动",是以家庭成员为参与者的运动形式或内容。而我们现在讨论的"家庭运动",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的运动,与社区、学校等运动环境或条件的运动有所区别。首先,在家庭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成年人善度余暇的生活规律和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健康规律。而学校体育是遵循教育规律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音乐养生的奥妙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欣赏音乐,调节精神,会使人轻松快乐。精神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听一听口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劳动、工作之余.听一听"平湖秋月"或"渔舟唱晚".会减轻一天的疲劳,使肌肉和...  相似文献   

13.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写道:"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段话从横向对比的角度谈了三种人解牛的不同方法、不同因果。文章旨在告诉人们解牛、养生、对待事物都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的功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健身作用及养生价值;结果发现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能够加强脾胃运化功能,防治一些肠胃疾病,还可对髋关节、膝关节及下肢肌肉均有锻炼作用,这样就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关节疼痛等症.并且,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能使脾胃功能增强,且能壮健力量,从而达到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2007,(10):56-56
饮食观念差异 中国古代养生历来有"食素长寿"的说法,认为"肥肉厚酒"是"烂肠之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养生方面来讲,李时珍的"内经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朱熹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等是"内省"的典范.研究认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调心"及传统基础理论是运用"内省"教学方法的依据和前提,"心斋"和"坐忘"是"内省"教学的最高境界,"观"、"尽意"、"内模仿"作为教学手段与"内省"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他是医学家和药学家,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写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被历朝历代养生者奉为经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指出,老人养生宜三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相似文献   

18.
浅说儒家养心神培正气的养生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人生终有死,但健康长寿之心人皆有之,故养生之道历来被人们探求,并总结出了纷繁的养生学说,形成了儒、道、释、医等多个养生学流派。儒家养生学说博大精深,养生智慧丰富多彩,但其内核则是"修心养性,怡情培气"。本文从儒家养生学的形成、儒家养生学的特征、养心神培正气的内涵和方法等几方面,阐述儒家养心神培正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群体性思维及行为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是我国流传最久的文化,源于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并随着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融合而不断得到归纳、完善。早期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习俗的影响,民俗中许多关于饮食养生、文娱活动、防病除害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医所提倡的"顺应天时"、"治未病"等养生观念。通过对福州明清时期流传的竹枝词的赏析,从岁时习俗与物质民俗两方面探讨了福州民俗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从言语分析和逻辑认知看《庄子》内篇,相对主义的"齐万物"的言语同类与否之辩,寻求大道和言语的同一性,又作相似性的说明,是先秦语言哲学。绝对自由的"逍遥"圣人的确立多寓言故事,"名者,实之宾"之说是先秦语言哲学逻辑,它的语境外延成了近代启蒙逻辑;"大宗师"以宇宙大道为师,真人的确立允有十论。以生命信息内容、以天道知识为精神的"养生主"及其环比论文,皆一如"齐物"和"逍遥",系于人和人性论,不仅其内在逻辑、名理思想一致,且出于天道而入于人生,处处人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