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密不可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方面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深刻挖掘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含量,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与职业情操,为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礼仪教育的相互融合十分有必要,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然趋势,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促使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密结合,需要从选取典型礼仪教育知识、促进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合建立正确的认知、促使学生明白礼仪知识的重要性发挥老师模范作用、加强礼仪文化的宣传促进高校礼仪教育与家庭礼仪教育的相互结合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思想政治问题泛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心理学知识等造成的;它们的关系应该科学地理解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实现三个转变,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把握二者的划分标准,并且把心理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以人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本学科的理论指导,还需要借鉴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燕 《时代教育》2009,(11):154-15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整体,二者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由知识教育,但是又不能囿于知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结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应包含思想教育环境、政治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环境和法治教育环境四个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要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凸现的实效性问题,应努力改善这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层次的关系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教育目标与现实教育目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结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应包含思想教育环境、政治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环境和法治教育环境四个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要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凸现的实效性问题,应努力改善这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的特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互动对话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帮有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同源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补充。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等方式实施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科学化的追求,因难以抗拒普遍性、确定性和理性主义政治的诱惑,而陷入以逻各斯的尊奉和知识理性推崇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想国”,由此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困境与实践上的消极后果。可惜的是,似乎鲜有学者注意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而又分散的个人知识这一事实,致使个人知识的价值被严重遮蔽,即个人知识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知的结构性和情境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从“知道什么”向“知道如何”的转向、个人知识的方法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成为可能等。据此,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困境,需要重视微观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生产的地位和价值、实现知识生产的思维方式由分析性思维向相似性思维转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品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举措.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有别;既互有交叉,又各有独立的部分;既有共同的途径,也有不同的方法;原则要求存在明显不同,二者不能相互取代,也不应该相互独立.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举措。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有别;既互有交叉,又各有独立的部分;既有共同的途径,也有不同的方法;原则要求存在明显不同,二者不能相互取代,也不应该相互独立。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社会需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知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区分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相互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功能考虑。  相似文献   

15.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专业性和主导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实践性,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全面把握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做到在教育内容上紧密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贯通,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增强教育合力效果。在管理机制上,要紧密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配合工作,加强在组织上的统一领导,完善在机制上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6.
刘家林 《教师》2011,(14):6-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化包括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知识体系、以知识生产存在的学术共同体和以知识应用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3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经历学科理论发展、学科制度完善、学科体系丰富等要素的系统化。同时也不可忽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学科边界、学科意识、学术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化建设要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生产、知识应用3个层次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教育内容统筹协调机制、教育方法相互借鉴与教育联动机制、师资共建互动交流机制、多元综合考评机制的建立和系统设计,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思政课的现状,解决的对策是教育者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实行党组织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已经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