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论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对于"教"与"学"的行为主体也作了具体的相关阐释。解读《学记》,从相关内容的论述中可知,教师和学生既是"教"的行为主体,同时也是"学"的行为主体,是一个个体的两种行为,而不能将"教"与"学"的行为主体割裂开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相长"和"长善救失"中"教"与"学"的行为主体的分析,以改变以往人们对于"教师是教的行为主体,学生是学的行为主体"的局限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主张。其中"居学"二字指的就是课外作业。《论语》在开篇中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而,现今的课外作业是否如孔子所言,  相似文献   

3.
荀子(约公元前286—238)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先秦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著名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卓有成效的大教育家。荀子的《劝学》与《礼记》中的《学记》同为先秦儒家教学论著中的代表作,它们犹如我国古代教育宝库中的双璧,相互辉映。《学记》侧重于总结教的经验,《劝学》则侧重于研究学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它是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全文不过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但内容博大精深,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教学.本文仅就《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初步探讨.一、诱导法《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是指教师;教,是指教学;喻,是指诱导之意,正如南宋戴溪所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全句意  相似文献   

5.
沈建 《中小学电教》2011,(9):106-10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反思者。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指出:"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相长作为《学记》中的教育范畴,对学与教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最为经典,是“为己之学”在教育经典文本中的生动再现。以郑玄—孔颖达为代表的注疏之学和以荆公新学—陈澔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体现了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下,教学相长范畴研究的儒学话语变迁。以《学记笺证》《学记研究》《〈礼记〉新读》为代表的学术专著,呈现了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下,教学相长范畴研究的学科术语变迁。教育学类教材和论文主要从教学原则和教师成长规律两个方面来展开教学相长范畴研究。教学相长范畴中“为己之学”的为学旨趣、“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师道观念和“好学”的师德修养,正是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保障。教学相长范畴的当代价值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本文论述孔子"修己"思想、"安人"之道,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教"与"学"。  相似文献   

8.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按照它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概括,且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之一篇。《礼记》主要出于孔门弟子之手。从《礼记》若干篇章的思想源流看,多数学者归之子思氏和孟氏之儒,  相似文献   

9.
"和易教育思想"来自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中"善喻"的论述。它是关于促进师与生、教与学关系的和谐,促进学生发展、变化的教育思想。《学记》不仅提出了"和易教育思想",而且还描述了"和易以思"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和易教育思想"的渊源,研究和易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构建和易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记》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时期,据考证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论著,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我国的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学记》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文教育上。本文着重从《学记》的语文教育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记》和谐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教育思想。本文着重分析《学记》和谐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并从《学记》和谐教育目的观、和谐教学观、和谐的人际观、和谐课程观等方面阐释《学记》和谐教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自身阅读体验出发,归纳《学记》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经验和思想精华,并结合实际加以阐述。认为《学记》强调教学相长、藏息相辅,注重"预、时、孙、摩,"讲究"善喻"追求"长善救失"倡导"善教继志,"在具体分析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相长"通常被理解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完全符合《学记》的原义。《学记》的原义主要是指在经典教育中,两种学习方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本文试图对"教学相长"之义作出新解,证明只有在经典教育中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相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林凌 《文教资料》2011,(30):115-116
《学记》是先秦时期思孟学派的作品.它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教育理念,并做了理论上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论著。本文主要围绕着“喻”(即启发诱导)这一教育理念来解读《学记》,并以此为核心,阐述了《学记》的其他相关教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本文仅就它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谈一点学习体会。《学记》在提出教学原则之前,先对违反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作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相似文献   

16.
简论《学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陈宜安《学记》著于战国末期,全文1229字,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文中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揉合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一篇最早、最完备的教育文献,也是一篇具有丰富的教...  相似文献   

17.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教育学的自我应答。国人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类译著的过程之中,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建设的序幕。《学记考释》就是借鉴赫尔巴特的教育范式,从《学记》之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心理学三个部分,来解读《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系。《学记今译》和《〈学记〉译述》《〈学记〉批注》《学记评注》等著作,可以被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缩影。教育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的关注,使得我们必须围绕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基于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连接和转换的研究路径,来重新思索经学化和学科化视域下的《学记》研究范式,以期在实现教育史学和教育学史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对《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可视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它在世界上也是一篇很早而又全面的教育文献。我国学术界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研究《学记》的历来比较多,而且一般都肯定了它在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但是迄今尚未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过它包含的心理学思想,偶而有人引证也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应当说《学记》中的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虽然它里面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它系统总结集中体现了儒家教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所揭示的一些教学原则,直至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学记》所阐释的教学原则对于语文学科评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阐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本文总结《学记》中的道主要包含“道德规范”学问知识“”进学之法”的涵义,并指出了《学记》中“道”思想内涵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与当今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