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房的秘密     
蜂房由许多六角形的巢所组成,这是人所共知的,早在1000多年前,希腊数学家就曾研究过这种奇特的结构. 帕波斯是晚期的亚历山大数学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前356-前323)是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4年,他带领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踏上征服波斯帝国的征途,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他对中国的影响显然还是存在的.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后人的作品而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3.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课堂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关于"巴金"笔名的由来历来说法颇多,曾有过不少讹传。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巴金青年时代酷爱俄国革命作家、思想家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著作,有心追随他们,"巴金"这两个  相似文献   

5.
著名老作家叶君健曾很有感慨地说:“我当作家是从八十岁开始”。这对一个出版过七本长篇小说、二十余种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翻译过安徒生童话全集(曾获得“丹麦国旗勋章”奖)的作家来说,只能当做一种“谦辞”。自然是“失真”的;但这句话确实又是由衷的,是创作心态和实际的展露:因为他前两年刚“离休”,从当干部的岗位上撤了下来。摆脱了日常工作与事务性应酬,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专业的作家。这是他长期以来所期盼的。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演讲     
最短的演讲历史上以赫赫武功而威慑四方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率军东征前,曾发表过一次极富鼓动力的演说。当时,亚历山大尽其所有地赏赐部下,将领们问他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亚历山大答道:  相似文献   

7.
对郁达夫,作为创造社同人的郭沫若是深知的。在谈到达夫时,郭沫若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被称为文坛一绝的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是诗人郁达夫所有的,也是一个有光辉、特异人格的人所特有的,它在内容上既非那种谦谦君子的修身养性,又同独善其身的形式相去甚远。郭沫若说达夫“做事情往往……过子冲动,而且他往往过分自贱自卑”,也曾说过“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这当是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的主要特点吧。达夫曾经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人们也说,他笔下的“零余者”,则是在勾划他自己的思想轨迹。由此,我们对郁达夫文学作品的考察,就更有必要连带着对作家本人个性形成诸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正>作家雨果曾说过,"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办好一所职业学校,"熊学生"们即使未能成才,但因教育而成为品行良好之人,这就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在建设和谐、稳定社会中的价值地位。"破罐子"如何才能不"破摔"?考验着职教人的智慧,是职教人教书育人的难点,也是职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体现。再"熊"的学生也是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实践活动。其中,听和说是语言接受能力,读和写是语言输出能力。著名教科书作家亚历山大说过:  相似文献   

10.
正我根本没有想成为作家。但很多人叫我作家,这成了我的标签,一辈子不可能撕掉了。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裁缝,或者一个放电影的人,再不行就去当一个图书管理员,但都没有实现。可这些念头从来没有消失过,我从小对好看的衣服极为敏感,那些被人们所讥笑和不齿的女人因为漂亮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童庆炳马克思曾说过: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家同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他是一个社会的人。由于每个人的出身和生活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建立的社会关系也不同,这样在他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不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来讲,其声誉经历了异常的变化和波动,这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的其他作家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是因为他的早期作品曾以其反传统并具有挑战性的思想惊扰了众多的读者。他是一个崇尚自然的男人,而工业文明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让人变成一种木然的机器,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鲜明地表明了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静水流深     
春天总是明媚的,轻风剪出了嫩绿的柳条,暖阳催开了美丽的花朵。当你走出家门,只见远山含情,但闻莺歌燕喃,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美丽的季节,曾牵动过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句。而在这些无数关于写春的文学作品中,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春之怀古》可谓别是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做过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客观条件以及内部心理机制很有启发。但是,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人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中小学校请人作报告,大多是请名人、博士、作家等之类的人,而美国的中小学校请人作报告,则三教九流、社会各界人士均在所邀之列。中国的中小学校请人作报告的重  相似文献   

16.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经典",历来的批评家、作家们曾给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观点也远不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何谓文学"经典"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对于文学史的深入了解及相关的阅读经验,列举出若干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作品并予以扼要阐释,认为这些作品映证了南非作家库切关于文学经典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远征波斯的目的,并非因波斯躁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了刺杀腓力二世。这是因为,刺杀腓力二世的凶手与波斯帝国没有关系;亚历山大和奥琳比亚丝有最大嫌疑是凶手的幕后人;复仇仅仅是作为希腊人向波斯进军的口号,亚历山大远征对希腊文化的传播和移植都有促进作用。使东方的世界更为希腊化。他的文化帝国比军事帝国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19.
推荐指数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是世界知名的绘本作家,曾这本获得过凯特·格林纳威奖——英国授予优秀绘本作家  相似文献   

20.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