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耕拓 《湖南教育》2008,(11):37-37
《三峡》作为散文名篇,多次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今义见于人教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课文写的就是“三峡”,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已有人指出,它写的只是三峡中的“巫峡”。  相似文献   

2.
《三峡》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川美景”。可见,编者将《三峡》纳入富有文学性的“山水文”范畴。  相似文献   

3.
杨青  黄鹏飞 《课外阅读》2010,(12):179-179
一、关于教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之过语文学习,认识、理解、体验人与自然美景的诗文,结合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三峡》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文本与学情分析]《三峡》一文出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单元属于古诗文单元,所选文本皆为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除了《三峡》,还有《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和《唐诗五首》等多篇经典文本。而作为此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三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积累、陶冶性情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范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雄奇壮丽的秋之三峡的景色。  相似文献   

6.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八年级(上)第26课《三峡》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原的翻译有三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相似文献   

8.
魏磊 《课外阅读》2011,(4):219-220
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所占篇目不在少数,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类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感触,下面以《三峡》为例,谈一谈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册) 师:课前同学们交流了长江三峡的一些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三峡?(板书:三峡) 生:我知道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生:我知道三峡很长.有2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10.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课文回问】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简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脸炙人口的诗文。北魏都道元的《水经注·江水j、李白的《上三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初语七年级(上)选录的《三峡》堪称三峡山水美文之经典和千古绝唱。教材称其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但事实是课文的选段其实并不是出于郦道元之手,作者另有其人——晋宋(南朝)时期的盛弘之。学术界对此多有考证,已几成定论,但是2009年6月版的苏教版初语教材却仍未加修正,实乃憾事。  相似文献   

13.
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一、创设情境,乐学新知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设计意图]为了抓住教学中的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  相似文献   

14.
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三峡之秋》一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学生回答)那三峡之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答)  相似文献   

15.
郦道元,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其代表作品《水经注》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郦道元虽是北朝文人,但受南朝文风影响很深,在其作品中文句骈散相杂,喜欢运用一些古汉语的修辞方式,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七年级(上)语文课文《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中关于三峡的描绘),就是其最为后人传诵的典范作品,下面就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中的一些古汉语修辞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虽为名篇,但该文疑点甚多:<三峡>是写三峡的吗?三峡的写作目的是描绘三峡四季景物的吗?<三峡>中引用歌谣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吗?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吗?甚至<三峡>的作者是不是郦道元亦是可质疑的事情.(参看张斗和老师发表在2010年4月期<名作欣赏>的<〈三峡〉五问>及李耕拓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月期的<〈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吗>).  相似文献   

17.
师: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描山摹水的美文,那富有音乐美的文字尽显了三峡的美好风光。读一读,看哪些字、词、句能表现三峡之美?可用“‘——’写出三峡——美”的句式来阐释理由。  相似文献   

18.
《三峡》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教材,这是一篇阅读文言文,作者以极其精炼、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精心设计了两个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三峡》是著名的山水散文。本文再现了《三峡》教学实录,来一次心灵上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一次三峡之旅。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在《三峡》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些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参)上说《三峡》根据四季景色不同进行描述,可为何不将春和冬分开写?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次序?等等。实际教学中,教参上的观点缺乏说服力。本文将根据《三峡》所具有的地理性和文学价值二重特点,利用篇章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