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的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科普兰说过:“如果有必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在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音乐欣赏教学的功能而言,除了情感功能、教育功能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育功能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上已走入了误区,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改进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于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评估系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使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并掌握音乐技能等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音乐欣赏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中学音乐欣赏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此,中学音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并欣赏音乐;强调动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持久欣赏行为的形成;增进师生欣赏交流,鼓励学生对音乐创作进行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分析和探讨“音乐欣赏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不仅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而且对素质教育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每一位音乐老师都有必要结合具体的音乐欣赏过程,分析存在的误区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安乐 《湖北教育》2007,(10):53-53
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音乐教育由注重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自身的逻辑体系到注重学生的接受、吸纳、感受、体验与表现,这一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主体性的理解与把  相似文献   

7.
张敏 《考试周刊》2011,(65):224-225
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存在概念理解、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曲目、教学过程上的误区。要采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欣赏曲目,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等应对措施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音乐艺术形象是通过人的听觉感知而引发感性体验,进而触发其共鸣心理活动的。如当人听到小调的色彩、下行的旋律、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区时可以引发悲伤沉重的心情,而听到大调的色彩、明快的节奏、跳跃的旋律、透明的音色则会产生欢快明朗的情绪。听觉是人接受音乐刺激的唯一感知系统,这也是音乐欣赏不同于其他艺术欣赏的本质区别,而音乐欣赏中的共鸣,也只有听觉系统的全面参与才能产生。一些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可以通过阅读乐谱来感知音乐作品,但是这种感知方式依然不能脱离听觉经验,也就是说,音乐家“读”音乐,实际上是在运用他以往的听觉…  相似文献   

9.
《乐记》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发,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主观性、创造性极强的反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音乐欣赏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教学与管理》2006,(10):105-106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音响在时间中的延续来传递给每一位受众的,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好,音响的艺术也好,都决定了它只有靠更多的倾听来充分地感受,所以,怎么强调听觉对音乐学习、表演及创作等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因此我更愿意说这样一句话——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育的舞台上,音乐欣赏的角色地位越发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一、音乐欣赏教学误区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流程一般是:组织教学、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新作品(包括:介绍作品大致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分段听、完整欣赏等)。其实,在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在音响感知觉为零或很少时,就对其进行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常常出现了学生昏昏沉沉,对所学音乐作品打不起精神,而教师却讲得头头是道的尴尬场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虽然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打破了以往命题作文对于文体、选材角度的限制,解放了学生的手脚,拓宽了思维面,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纵观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因此有很大的提高,而模式化的现象却异常严重。其主要表现为:表达形式单一,思想肤浅,缺乏想象和创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音乐是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显得那么不可缺少。在我们周围,不少人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歌曲。冈为歌曲具有具体的内容,人们从歌词中对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预先已经了解,觉得所表达的内容很明确,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联想起有关的人物、意境或情节,并同作曲家对这些内容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对音乐的误解,当人们唱着明确的歌词时,以为这就是音乐,实际上,他们所理解的只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欣赏主体要准确细致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与欣赏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密切结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首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应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音乐感情因素的体验上,结合音乐的结构布局、表现手法、和声效果及乐器的色彩技术等问题,配合想象和联想用"心耳"来聆听音乐作品的真谛。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对于每一个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对音乐最直接的了解"听"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听"要会听,如何从听中真正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及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欣赏过程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具体作品曲式分析做例子,阐述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听",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音乐欣赏是高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所欣赏的乐曲进行情感的变化,促使学生能够将情感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本文将就高师音乐欣赏教学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音乐欣赏中的神秘感,阐述如何在欣赏中感悟、体验、联想、理解音乐形象。从而寻找一条音乐欣赏的审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暑期,参加了省六年级音乐教材新课程培训,丰富多彩的内容给我很大的收获,尤其是培训后承担了一节公开研讨课《魔法师的弟子》.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让我经受了一次磨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