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建产学研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交通大学与宝钢集团创建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贯彻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实施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计划,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促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当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主要途径,并指出今后产学研联合培养工作的重点问题所在,从控制招生质量、慎重选择企业导师等七个方面给出建议,保证产学研联合培养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和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权变理论,我们针对我国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5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影响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权变因素,建立了权变模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思路。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际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有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立经济实体培养研究生、引进企业人才兼任大学研究生导师、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研究生、创业大学科技园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模式.在具体策略上,世界各国还特别重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校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应选择合适的模式、强调"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结构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产学研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如何才能保持其精英性,江苏产业教授制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江苏产业教授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具备的精英性特点决定了其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精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制度设计的创新为今后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精英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总结了北京市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成就、经验与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进一步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农科应用型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意义,在剖析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一般模式;结合“江苏农科产学研基地模式”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应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模式应当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项目研究对于提高理工院校研究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深入开展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及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实现大学和社会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本文针对理工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讨论了学校研究生教育、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的方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做了积极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三种联合培养方式,讨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并针对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今后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新时期如何对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进行实践,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