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初读感知课文大意区别于广义的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作者思路到表达方法的精细化感知,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般要求教师范读课文。范读,即示范性的朗读。它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真正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等原因,被编排入册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颇具童趣。但学生的想象等各方面能力还尚未达到能抽象概念直接转换为直观形象的水平,从而制约了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感知课文的质量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范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感知课文的深浅,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感知特点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 首先,人的感知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低年级儿童掌握的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感知的理解性差,容易引起错觉。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受到制约。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做到:正确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添字漏字、准确地朗读;注意停顿,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五步法”是根据小语大纲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而设计的五个步骤,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阶段);细读课文,部分探究(点拨理解阶段);精讲提炼,深化提高(回归整体阶段);质疑问难,全面提高(反馈信息,拾遗补漏阶段);整体训练,强化提高(迁移运用阶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教师讲读每一篇课文之前,先让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扫清学习障碍,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知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高自身朗读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充分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读得明白,还要使他们学会读书、理解内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听教师范读全文或录音。 学生听读全文后,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尽快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整体表象,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范读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  相似文献   

6.
<正>"整体感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使课文中的"景物"有一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见解"有个整体认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认为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要从提取主干、问题纳、题目扩充、把握文本思路、熟悉结构布局、找准基本情感等方面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的重要性。 我们一般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感知、领悟和表达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应的“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在词语中学习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的词语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如陈钟梁老师在教《背影》第一段时是这么做的:先讲“祸不单行”、“奔丧”、“变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默写词语,再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这样依托课文内容,不仅时间利用率比较高,积累了词语,而且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的心境,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相似文献   

9.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大致可分为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和积累语言这四个阶段。如何把语言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呢?一、指导学生自学,感知语言感知性阅读阶段的任务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不...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富于艺术性,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讲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只有了解课文写些什么,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如第9册《海上日出》,在学生默读课文后,就要问:“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有云,出现了什么景象?”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味课文的思想作好准备。在讲读一段课文时,也要通过感知性提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不但点明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更重要的是点明读的目的的层次性 ,这正好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相吻合 ,因此 ,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贯彻这一精神 ,要将让学生充分地读贯穿始终。一、初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小学生拿到一篇文章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可以说已经理解了60%~70 % ,因此初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组织、调动学生 ,让他们…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引导学生从课题着手,质疑问难,引出正文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感知课文的谋篇布局,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天津教育》2000,(2):30-3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知道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并从中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一、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一环。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充分地感知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训练学生自己认真地朗读,是领略课文遣词造句妙处的重要手段。例如《秋天》一文,多处描写秋天的美。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朗读起来就会越读越有味。学生在这种绕有趣味地朗读中就会感知了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14.
吴运坤 《考试周刊》2010,(23):40-40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一感知课文内容一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一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导入十分关键,必须充分重视。成功的导入,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洋 《广西教育》2010,(25):36-36,54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重在整体感知太和县蔡庙镇张桥小学张国安阅读教学一般按整体感知(整体)——部分探究(部分)——整体优化(整体)的顺序进行。第一步的整体感知就是要先了解课立大受.也是加深对课文认知并进一步理解的必要一步。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  相似文献   

17.
误区之一:整体感知就是总揽课文全貌,宜速战速决。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叙事作品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复述课文内容;在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中,安排编写课文提纲,以此来引导学生作“整体感知”。应该说,这种安排是妥当的,它的确是检查学生总揽全文效果的有益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去深入领会和掌握课文内容。但教师们普遍走进了急于求成、节奏失当的误区。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布置任务,三五分钟后马上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列出课文提纲。我们知道,如今中学生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三五分钟完成预定任务决非轻易之举。因为只有反复阅读课文,经过深思熟虑,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课文提纲。课文复述,即便是简要复述,要做到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用词妥当恰切,通俗简洁,更非易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更愿意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个教学环节,以争取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的这些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合理的速度来自于主观意图和客观条件的有机结合,老师的快和想叫学生也快起来,只有在充分掌握学生状况,合理调配课堂环节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否则,老师图快,只能...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语文课,一般要有“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拓展延伸(或比较鉴赏)”三大步骤。整体感知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概貌,构建起全文的语义图像,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为微观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通常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重视,常常是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字、词、句的分析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课文的整体综合印象的把握,其思维通道没能接通,所以对老师的讲解茫然不知所措,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支离破碎,知识…  相似文献   

19.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