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友善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欣赏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友好与善意的待人处事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别忘了用欣赏的眼光。首先欣赏者心中得有真爱,欣赏者得学会“放心”,要敢于“信任”,另外,欣赏者应有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艺术是发现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是欣赏的艺术。而欣赏是一种爱,一种真情,一种激励,一种艺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主体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艺术感受力、艺术推想力、生活阅历以及相应的知识文化积累。①其中,艺术感受力主要体现在欣赏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艺术推想力则要求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换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予以补充、丰富和发展;更进一步的,欣赏者需要经由自我头脑中重建的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去推测创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意图,与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含蓄美是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境界。从创作角度看,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要求创作者追求含蓄之美;从接受角度看,艺术作品的含蓄美有助于欣赏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欣赏者角度而言,艺术作品都应将含蓄美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习作欣赏课”是作文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和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和艺术     
我与艺术相交忘情,艺术与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说起欣赏之经验,不甚了了。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六十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者又何尝不当如此?"  相似文献   

8.
艺术欣赏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是,当前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弊端,表现在美术欣赏目标取向功利化,忽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教师艺术素养薄弱,师幼对话单维化。由此,着眼于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教学实践,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为依托,试图通过对实际欣赏教学活动的分析,寻找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文,完成1-4题。我与艺术相交忘情,艺术与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说起欣赏之经验,却甚寥寥。阅读下文,完成1-4题。我与艺术相交忘情,艺术与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说起欣赏之经验,却甚寥寥。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六十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塑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者又何尝不当如此?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万物静观…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复杂的艺术门类,从不同的欣赏角度去分析,会得到不同的见解。音乐欣赏者的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以及审美心态的差异会导致欣赏的层次千差万别。不同的欣赏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欣赏音乐,使之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留白,是绘画里的一种术语,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让欣赏者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可以把自己的心情糅入画卷,独自遨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使自己的心灵在这泼墨山水间纵横驰骋。  相似文献   

12.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略论书法欣赏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104-107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感受活动。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欣赏来说,书法欣赏又表现出自身的审美特点,具有再创造与再评价、抽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共同美等重要特征。只有把握了这些艺术特征,欣赏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在书法作品欣赏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爱需要欣赏     
在世人面前,面对同样的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则看到了毛毛虫。欣赏别人是对我们自身品质的一种美妙体验。学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提升。而对被欣赏者来说,欣赏听样也是一种素质引导和鼓励。  相似文献   

15.
在洁白的宣纸上,凭空飞来一条马金似的墨线,于是这方有限的空间因此而变得妙趣横生。书法这古老的艺术之所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是因为这种纯东方式的抽象艺术给人一种晚俄的审美意象,它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书法欣赏是一项个人体验性很强,有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活动。在这个复杂的审美活动中,作家(即书法家)、作品(即被欣赏的书法作品)、欣赏者构成了书法欣赏过程中必备的三个要素。在这个具体的欣赏过程中,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欣赏者调动自身的学问素养、社会阅历、审美情趣、性情气质乃至情绪等各方面因素,并在…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高雅的艺术,具备高雅的情趣和欣赏能力,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的心脏一起跳动。因此欣赏者要培养高雅的情趣,掌握欣赏的技巧,慧眼灵心巧学诗,从我国优秀的古代诗篇中获取营养,改造并提高精神境界,净化灵魂。  相似文献   

17.
歌德说过:“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们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情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能是“观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欣赏的含义及对象、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条件及被欣赏者的形与神、欣赏他人的具体表现及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欣赏对于每个人及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怀东 《山东教育》2001,(1):101-101,104
美术欣赏是一种感知与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拟就美术欣赏教学观、赏、读的“三步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通过调动各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因素来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一、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音乐欣赏涉及到欣赏者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表现在音响感知、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