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2.
蒋晓美 《课外阅读》2011,(12):353-354
校长评课在关注教材、关注授课者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张扬个性、流淌智慧的语文课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是有效教学。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引领学法指导,注重设计师生活动,注重运用留白艺术,注重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学会阅读,去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只要有兴趣、有方法,就一定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而艺术的快乐在于把人的才智和能力置于一种充满活力的活动中。”作为教师怎样为自己“导演的课堂变成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引爆智慧火花的“磁场”?让学生听你的课总是“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这应当成为每位语文教师苦心追求的教学境界。 在这里,我认为作为教师除了讲究美育上的方法外,还有以下几点,是否可供大家参考。 1、作为教师要勤于积累知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切实做…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激活英语教学,让教师愉快地教,学生轻松地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指对事物的兴趣。每一门科目的学习,都必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习英语,亦不例外。兴趣是推动人们成材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使学…  相似文献   

6.
未知的学习领域在不断拓展,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不断膨胀,教育需要面对变化带来的挑战。教什么知识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学习是有价值的?“为未知而教”就是要用未知的知识去启迪学生的思维,关注知识的联系,促进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为未来而学”就是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让思维自由地驰骋,真正经历问题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7.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空白艺术呢?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历来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也就在这个活字上。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一、唱好课始“开讲”曲 这是激活数学课堂的重要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去黏住学生的心,从上课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开讲的总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个一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什么需要教?不需教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真情实感乃文章感染力、生命力之所在。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情感体验就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之泉,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之泉充满情感、充满活力,学生的笔才能谱写出动人的诗篇。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细节,学会体验习作的情感。只要有了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的习作就会为“厚积而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呢? 一、让学生对作文有亲近感情绪对行为的制约是人所共知的。要让学生对作文喜爱,首先,教者得有阳光般的面容。切莫以冷酷的呵斥让消极的情绪憋在学生心中,而应当适当地让其发泄殆尽。然后或以夸张的言辞让学生在哄笑中变得轻松愉快,或以伟人的名言,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之类抖擞大家精神。手段因人而异,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次,教者须因材施教,减压增效,让学生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12.
刘乾林 《陕西教育》2010,(7):94-94,102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怎样教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程剑 《中小学电教》2007,(11):57-59
教学生学习散文,重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领会文中的情感与意蕴。但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又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去领悟呢?本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声情并茂且感染力强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推测性填补。即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奇结局,也就是给故事加新的结尾。有位教师在讲完《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问:“鹬和蚌被渔人捉去后又会怎样呢?它们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行动呢?”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想像力,编写故事新结尾。教师这么一问,无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二、扩展性描述。即引导学生把某些精炼的文字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例如让学生把精美的古诗扩展成一篇散文,把饱…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一个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教什么?不教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如何轻巧、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是历史课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教学技巧是关键,艺术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艺术地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梁献芳 《广西教育》2007,(12B):25-25
面对文言文,教者埋怨:“内容枯燥”、“课文难懂”;学者牢骚:“上课乏味”、“学了没用”。那么如何才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创设和谐生动的文言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古文的殿堂并畅游其间。  相似文献   

19.
“教是为了不教”的含义,就在于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领入学习之门,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自学去读懂一篇课文呢?下面就《可爱的草塘》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可爱的草塘》讲的是“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怎样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真正地科学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达到二个“自能”的境界呢?我想应主要从以下几个带有规律性的方面去作刻苦的努力。一、教学生认清钥匙面对丰富多彩而又门类众多的知识体系,如同站在琳琅满目的钥匙摊前,我们应该谨慎地教学生认清这些知识,因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钥匙拿错了,拿乱了,锁就无法打开。那么怎样才能教学生认清钥匙呢?(1)教学生学会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