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道德位能是从社会道德评价的角度,用量化的方法揭示主体道德人格所具有的产生道德效用的能力。影响道德位能转化的因素主要有:内在道德规范位能的量值、外在道德规范位能的量值、道德实践的难易程度、个人需要的迫切程度等。  相似文献   

2.
德育评价激励功能的缺失及其道德位能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评价中激励功能的缺失,并指出了道德位能作为德育评价的真实依据在其中可能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化诉求。以德性为根基构建教师专业道德,有助于摆脱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无根性困境,可以推动外在的道德规范在与教师个体自我进行的不断交织互动中获得具体形态和有效结合。教师的德性养成需要依靠善知的学习、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 ,是党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贯彻《纲要》要重点普及和掌握“20字基本道德规范” ;着重引导五类社会人群学好《纲要》 ;广泛深入宣传《纲要》 ;以人为本 ,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重力场密闭于刚性容器中的气体密度随高度而减小,且气体的位能随温度而变化.利用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位能热循环可实现“热一功”转化过程,该循环有别于传统的卡诺循环(本文称其为“位能循环”).进一步分析及总结出重力场中理想气体的位能热循环的熵变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教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属于社会成员中的“精英”群体。他们接受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具备相对广泛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背景,可以说他们的道德是社会道德底线的晴雨表。如果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社会道德底线就会出现大波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也创造了精神条件。目前.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道德倒退的“代价论”属于认识上的偏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兼顾“适应”与“超越”两个方面。区分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机制的三个层次.亦即道德规范、伦理道德原则和信仰价值对于正确理解和实践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方式以及经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上层建筑,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社会道德领域,以往比较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道德体系,对社会的整合功能急剧下降,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构起来,由此社会组织及其个人的行为缺少了明确的价值引导和有效的内在规范约束,形成了“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9.
所谓道德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活动能力。培养青少年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道德领域问题,使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对道德思维内在规律的特点和正确把握之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中传统“家”文化的封闭性与企业追求开放性的内在冲突,企业治理中“家”文化宗法思想与市场文化平等思想的内在冲突,企业行为中人伦道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冲突,企业经营中的政治依附性与“经济人”的独立性的内在冲突,共同构成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文化冲突,成为转型期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就要促使企业努力克服这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素,实现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上的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11.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经典物理学模型和凝聚态物理学方法研究了载流子能态的问题,得出了如下的结论:载流子能态的能量是由其在晶格势场中的电势能、轨道运动动能和热运动动能及定向运动对轨道运动影响的能量构成的。影响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电势能的因素有载流子密度和外界温度,前者是以斥力势能的方式表现的,后者是以引力势能的方式表现的,载流子定向运动对其轨道运动动能产生影响但对其在晶格势场中的电势能不产生影响。用新的观点解释了内接触电位差和温差电现象,指出,内接触电位差是载流子密度变化改变了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的电势能的宏观表现。温差电现象是在同一电路中不同温度处载流子不同能态变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Power of teachers’ moralities as key capability of subjects is the indirect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teachers inner selves, characteristic of self-awareness, unique self-discipline and hyper-reality. It regards life care and love education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which touches students with great care. The power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promoted by endogenous moral dynamism, moral judgment on growing genes and moral practice as the only way to externalizing its internal force in unity, demonstrating the generative process of teachers’ powerful morality to influentially serv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道德社会场是指影响道德场各因子间信息,能量,物质传递与交换并制约道德场主体道德行为的诸社会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场。道德社会场是道德场的宏观层次,直接决定着道德场的性质,方向,对道德场的发展影响重大,道德社会场从基层次上看,由道德社会系统场,道德社区场和道德群体场构成,它具有信息功能,调控功能,导向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教育对象——学生个体道德成长规律的视而不见。学校德育必须根据个体道德成长存在的规律,创建真实的道德冲突,抓住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意志训练,引发、激活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了密度均匀球壳内、中、外的引力场分布和引力势能,并与均匀带电球壳的电场分布和电势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只能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亦即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这就是被道德的最为深刻的本质——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恶——所决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之客观定律。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强调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具有“自尊自强、宽容礼让、勤劳节俭、孝悌诚敬、文明谦恭”的内在要求;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分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道德调节的集体主义原则符合人类的类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运行机制中,蕴涵着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相同或相通的伦理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事业道德     
事业道德是事业对从事这一事业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如果主体不具有这种道德品质,那么他的事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事业道德不同于职业道德,它有职业道德所不具有的特点.它的基本功能是保障事业的成功.同时,它有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事业对立志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的道德要求,是事业道德的新类型.事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有必要区别引导,二者须同时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