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楼记》(初中语文第五册)“居庙堂之高”一句课本注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就指朝廷。”各家注本的注释亦同;《辞源》、《辞海》“庙堂”条除本义外,也只收“朝廷”一义。按一般逻辑和语言规则,“庙堂”指朝廷,“居庙堂之高,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语文》第五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课本对其末段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二句的注释,现摘引如下:"〔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言文,会碰到“重器”、“神器”、“大器”、“庙器”、“庙堂之器”之类名称。如: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抉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卖柑者言》)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匡》)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它们都用“器”字构成,又都是借代说法,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说神器、重器。神器、重器,都是指宝器,但不是一般的“珍贵的器物”,而是帝王的宝器,大抵以宗庙祭祀的钟、鼎、圭、璧等礼器为“神器”,以朝廷符墨为“重器”。先秦时代,不仅天子有宗庙,诸侯、大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官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段文昌的“消兵”说,元稹因而得志于朝;与主战派裴度政见对立,故又受到攻击并遭贬;“消兵”说导致朝廷再失河朔。陈说不确。白、萧、段的“消兵”说,指天下军队逃、死不补,自然减员。元稹从无这种主张,所说“销兵革”,指朝廷推诚于下,推敬于外,化解矛盾,消除战争,核实军籍,农战相兼。元稹一向主张并参与镇压藩镇叛乱,“努力庙谟休用兵”,是盼望最终太平,不再用兵,这同裴度完全一致。元稹见重于穆宗,并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文才学识;遭裴度等忌恨并因而遭贬,也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勾结宦官,谋取私利。朝廷再失河朔,不是“消兵”说所致,旧史已讲到物资供应、宦官监军、指挥管理、宰相才干和朝廷遥控五方面因素,还应考虑河朔地区特殊文化背景。元稹“休兵”说不同于萧、段“消兵”说,即便再失河朔是“消兵”说所致,也与元稹无关。  相似文献   

5.
朝廷的达官显贵,亦显达于词坛,这确是宋初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宋仁宗时的宰相晏殊,就与欧阳修一起被时人并称为“晏欧”,且确实很有几篇作品为人称道.他的《浣溪沙》,甚至被后人誉为“玉润珠圆”之作(见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勾践灭吴》一文讲越王对“四方之来者”(即来越国的各国士人)“必庙礼之”(即一定在庙堂接待他们,以示尊重)。作为一方诸侯的勾践为什么一定要把接待地点安排在庙堂呢?原来,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勾践的处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淝水大捷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京城)震恐 谢玄(东晋徐、兖二州刺使)入,问计于谢安(东晋宰相)。安夷然(坦然),答道:“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东晋吴兴太守)重请。安遂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棋常(往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平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攀登览),至夜乃还。 桓冲(东晋大将)深以根本(京城)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道:“朝廷处分(安排)已定,兵甲无阙(缺),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道:“谢安石有庙堂之(宰相决策的度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即将)至,方游谈不暇(不停),遣不经 事…  相似文献   

8.
(一)“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公输》)课本注释为:“义,理当。”这样全句翻译起来别扭。此处“义”应作“道义”、“正义”解好。翻译时,“义”按名词作状语处理,全句可译为:“我按道义、讲正义,坚持不杀人。”(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岳阳楼记》)课本对“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这两个词组的翻译分别是:“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和“处在僻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这样一句:“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对其中“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句,课本上的注解是“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另查《中华活页文选》、《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  相似文献   

10.
诗《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毛诗传》解“太祖”为“太庙”,即“言王命南仲于太祖”,“谓于太祖之庙命南仲也”.《孔疏》从其说,并进一步解释为:“南仲卿士,文在太祖之上,是先为卿士,今命以为大将;太师皇父在太祖之下,则于太祖之庙始命以为太师,其实皆在太祖之庙并命之,故太祖之文处其中也.”《郑笺》解释“太祖”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六册有一篇课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结尾有一句话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在作修辞分析时,对“状元宰相”和“地底下”是什么修辞格的问题引起了争论:有人说前者是借喻,后者是借代;也有人说前者是借代,后  相似文献   

12.
宋绍圣初年,派系矛盾加剧,朝廷对元祐党人的打击报复日趋严重.其时,滴居广东惠州的大诗人苏东坡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阎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描述个人孤寂情状的生活小诗,传至京师,竟触怒了天子.宰相章惇不满苏东坡“春睡美”,笑曰:“苏子尚尔快活耶?”于是东坡再贬海南,赴昌化军(儋州)安置(事见《舆地广记》、《艇斋诗话》等籍).  相似文献   

13.
《学语文》2015,(3):30
庙堂是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来多用以指代朝廷。山林与庙堂相对,指隐士隐逸之处。山林与庙堂在封建社会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真要当隐士的,毕竟是极少数;多数知识分子,只是在失意时借道家学说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作为心灵创伤的慰藉而已。可以说,他们在台上(庙堂、朝廷)时是儒家,在台下(山林、江湖)时是道家。这也就是儒、道何以会"互补",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用“七庙”和“九庙”来代指“国家”的提法《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注:“七庙,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指南录〉后序》:“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课文节选,没有这几句)有注释为:“九庙”代指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瓶梅》写作动机问题,历来有“沉冤”之说。有谓王世贞为父复仇以毒死严世蕃说;以毒唐荆川说;有谓李开先以攻击夏言说等。明人屠本畯在《山林经济籍》中说:“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  相似文献   

16.
张祜和杜牧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晚唐诗人张祜的名篇《何满子》中的诗句。张祜擅长乐府与宫词,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诗人。元和(唐宪宗年号)长庆(唐穆宗年号)年间,他曾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随表献给朝廷,希望得到任用。令狐楚对张祜的文才十分赞赏,向穆宗皇帝上表推荐。穆宗就问宰相元稹:“张祜为人怎样?诗写得如何?”  相似文献   

17.
错别字     
《小读者》2011,(10):18-18
老师在批改作文《我的老师》时,发现这么一段:“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送走了一庙又一庙学生.现在又在送我们这一庙……”原来该生将“届”字错写成了“庙”。老师批注:等送走你们这一“庙”,我就不当园丁,改当方丈了。  相似文献   

18.
彼自咏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被劾(he)作诗诽谤朝廷,下狱。此案称“乌台诗案”。苏轼曾写《塔前古桧》七绝一首云:“凛然相对谁敢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zhe)龙知。”宰相王硅(gui)在神宗面前进谗,言陛下飞龙在天,苏轼却欲求知于地下垫龙,岂非悖(bei)逆?神宗以为诗人咏物,岂可如  相似文献   

19.
古人研究《水经注》,多事校勘而罕见训释。唯近人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之《水经注疏》,集明清以来“郦学”大成,汇萃校勘、疏证于一书,为目前治《水经注》之最佳校释本。然而也不无某些遗漏.下面略补数则,以就教干同好。一卷四《河水四》“华山”条:“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下庙”,杨、熊未注。健按:即今之西岳庙。“列柏”为晋太康八年宏农太守卫叔始、华阴令裴仲恂所植,现尚存活二株。“中祠”,杨、熊未注。健按:据清人蒋湘南《华岳图经》考证:“即唐封金天王册所谓神祠  相似文献   

20.
答: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辞海·历史分册》“大学士”条释曰:“官名。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置大学士一人,由宰相兼领。至德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贞元时并罢。五代后梁,曾置金鉴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系优礼大臣的官衔”。按此说,“大学士”这种职官始置于唐玄宗天宝(742—755)初年。查《旧唐书·百官志》“修文馆”目下称:(中宗) 景龙二年(708年)始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资治通鉴·唐纪》也载:“中宗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