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物理定理、定律的应用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也称“二级”结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这些结论的适用条件,常常会使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结果,现略举几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考临近,很多同学苦于考试中答题速度太慢而无法使成绩更上一层楼。究其原因是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苦苦遨游在题海中,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总结。缺乏对做过的习题的回顾与反思:缺乏对同一类问题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缺乏对某些重要的导出结论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因此每一道题都要从最原始的步骤开始推演,这样势必影响解题的速度,进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深刻理解和记忆“二级结论”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二级结论”就是一个特定的物理过程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下导出的特定关系和结论,也包括一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电场和磁场后,关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问题相当多,且有一定难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平衡法”巧解这类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所谓“平衡法”,就是“复合场”问题中,平衡重力或电场力,把带电粒子的运动分解为平衡力作用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从而使问题简化。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考生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尤其不容忽视.图象法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让人一目了然。有些情况下使用它能使所研究的问题简易明了,提高解题速度.下面分别用速度和位移图象解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第23题.  相似文献   

5.
董彦 《物理教师》2004,25(4):64-64,F003
第2 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3题:有人提出了一种不用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其设想如下:沿地球的一条弦挖一通道,如图1所示.在通道的两个出口处A和B ,分别将质量为M的物体和质量为m的待发射卫星同时自由释放,只要M比m足够大,碰撞后,质量为m的物体即待发射的卫星就会从通道口B冲出通道;设待发射卫星上有一种装置,在待发射卫星刚离开出口B时,立即把待发射卫星的速度方向变为沿该处地球切线方向,但不改变速度的大小.这样待发射卫星便有可能绕地心运动,成为一个人造卫星.若人造卫星正好沿地球表面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则地心到该…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解题,往往体现在:寻找规律,应用规律.而规律性的解题研究,常可以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规律开始.  相似文献   

7.
物理习题通常是用一定的文字、图形等形式给予叙述的,题意的叙述往往渗透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通过解题,可以达到消化和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而解题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律,如果从解题的基本规律人手来指导学生解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基本规律是: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肯定要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列出具体的式子。在列式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问题,也就是对谁列方程,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此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系统,系统中有几个物体。当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时,研究对象的正确选取,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关系到解题的成败,若选错了研究对象,有时会出现根本无法求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例1步枪子弹里的火药在爆炸时产生的气体推动弹头的力平均为1.2×10~4N,如果枪膛长60cm,子弹离开枪膛后,又前进2000m远,求气体对弹头所做的功是多少?错解W=Fs=1.2×10~4N×(0.6 2000)J= 2.40072×107J分析在枪膛内,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1.2×10~4N,这个力的作用距离只有60cm,  相似文献   

10.
朱小飞 《物理教师》2010,31(9):13-14
很多学生学到万有引力定律这章时感觉到困难,天上的卫星做圆周运动有一套自身的受力方程,地面上的物体做圆周运动又有一套受力方程,两者之间还有联系,而且这些受力方程由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换算成几种不同的形式,初学的学生很容易混淆,屡遭打击后就会丧失对本章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物理规律,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推导出一些“二级结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题型,其中“探索结论”题型倍受青睐。此类问题的特点是仅给出某些情境而没有明确地指出结论,需考生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最后找到最佳答案。这种题型能鼓励学生不断求异,勇于向问题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然,由于探索性题型的多向性,有些问题就棘手难解了,解决“探索结论”题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构造法,即通过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特性分析,采用构造辅助元素的手段,架起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获取问题解答途径的一种数学方法.解题过程中,如能发现试题本身的特点,恰当引入构造法,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高考试题对构造法解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物理选择题既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从题干出发,充分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新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并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解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选择题本身的特点,以最佳、最有效的方法快速解答选择题。  相似文献   

14.
下面是高中《代数》(上)复习参考题三中的一道习题,我们通过对该题的巧解、反思与探索,不仅从中得到了几个新的结论.而且还从中领悟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题能力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不少同学在听力解题过程中总感觉到满河是滩、无从下手,正如有学生所说的那样,“像一阵风吹过之后不知所云”。事实上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介绍一种实践证明行之可行,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即英语听力解题“四字连环”——测、听、记、推。  相似文献   

16.
一道好题,不一定要有多难,只要它是数学的有机结合体,能够充分考查我们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把握,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我们就称之为一道好题.请看——  相似文献   

17.
朱述钧 《考试周刊》2011,(56):177-178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得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得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但入手去解题时,会发现解题过程很复杂、很繁琐,甚至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时钟”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解题难度较大.现介绍一种用“算式”代替“方程”解时钟问题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摆钟问题是初学者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但是只要理解了摆钟的原理,再利用导出的二级结论,此类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33):61-62
在历年的高考数学中,比较指数式、对数式的大小问题,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和基本不等式求值问题都占有一席之地.对考生来说,都是必得之分.然而,大部分考生由于没有掌握解决这三类问题的关键——"1"的代换,往往会在考试中丢分.对此,本文通过实例,归纳总结了这三类问题的解法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