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1]第一册32页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2页为了区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设计了如下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gNa2CO3和0.3g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2支试管上。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现象。通过比较气球的大小和气球鼓起的速度,得出  相似文献   

3.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问题源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32页的-个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套在2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2页为了区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设计了如下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0.3 g 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2支试管上.  相似文献   

5.
对于比较NaHCO3、Na2CO3与酸反应速度的演示实验,现行的教材和参考书中一般提供两种方法,其一:用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分别与稀盐酸同时反应,比较在相等的时间内被反应产物CO2所填充气球体积的大小;其二,使相同物质的量的NaHCO3和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中钠的化合物演示实验: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较CO2放出的多少及产生气体的剧烈程度.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如下不足:①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在同时倒入试管的过程中,总有不少药品粘在气球和试管的内壁上,造成实验结果不具说服力以及实验有不整洁之感;②如果多位老师使用同一装置做此实验时,往往由于前面的老师做实验时将气球弄脏(反应剧烈时有溶液喷入了气球)甚至弄破,不得不换用新的气体,很不方便.③如果气球简单的套在试管口上,在气球膨胀的过程中时常有脱落的情况发生;④教材上笼统的介绍使用稀盐酸,有时浓度控制不当,两者反应都比较快,不易区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7.
1 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教材中该实验采用试管和气球装药品,实验时需用手将气球中的固体药品倒入试管,这种设计存在两大弊病:一是气球中的药品不易倒干净;二是两个实验不易同种操作.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探究实验一: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对比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试验时,认为按教材实验设计分别加热装有Na2CO3、NaHCO3的试管,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请仔细观察,分析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区别,从而理解两者的鉴别和转化,但人教版、苏教版等新教材都没有提出具体实验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合理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设计思路人教版老教材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气球中的药品同时倒入试管,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盛有NaHCO3的气球迅速膨胀,盛放Na2CO3的气球膨胀较慢,但这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二章《钠的化合物》一节中 ,有一个比较Na2 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化学实验 ,其反应原理是利用气球的膨胀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该实验实际上是观察不同物质的量的Na2 CO3和NaHCO3与等体积稀盐酸的反应。如果盐酸过稀使盐酸量不足 ,在与Na2 CO3反应时 ,不可能使Na2 CO3中的CO2 全部释放出来 ,试管上部的气球必然较小。我们利用井穴板和小型的注射器将它设计成微型实验 ,不仅现象明显 ,科学性强 ,且适合学生自己动手。一、实验装置及药品六孔井穴板 ( 1个 ) ,井穴板盖 ( 2个 ) ,移液管 ( 2mL的 2个…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学生对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一、说明1.具支试管内装Na2CO3,具支试管内的小试管内装NaHCO3。2.A、B两支试管内装有澄清石灰水.3.加热后很快看见A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则无变化.二、优点1.NaHCO3和Na2CO3所处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受热时间相同.2.对比性强,学生印象深刻.3.该实验所用的教学时间少,克服了课本中分两次操作所造成的教学时间过长的缺点.NaHCO_3和Na_2CO_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设计@李俊生$河北秦皇岛市第六中…  相似文献   

12.
解析设所得溶液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NaHCO3)和n(Na2CO3).则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和Na+的物质的量守恒原则得:  相似文献   

13.
例1(辽宁大连)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作膨松剂,欲探究其成分是Na2CO3还是NaHCO3,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中钠的化合物演示实验: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较CO2放出的多少及产生气体的剧烈程度.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如下不足:①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在同时倒入试管的过程中,总有不少药品粘在气球和试管的内壁上,造成实验结果不具说服力以及实验有不整洁之感;②如果多位老师使用同一装置做此实验时,往往由于前面的老师做实验时将气球弄脏(反应剧烈时有溶液喷入了气球)甚至弄破,不得不换用新的气体,很不方便.③如果气球简单的套在试管口上,在气球膨胀的过程中时常有脱落的情况发生;④教材上笼统的介绍使用稀盐酸,有时浓度控制不当,两者反应都比较快,不易区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学教材中“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实验”的不足,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实验改进.分别介绍了“水中实验”、“泡沫实验”、“注射器替代气球”和“石灰水替代气球”四则实验改进方案.这些实验方案具有简约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能明显提高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及"CaCl2溶液能否用于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发现:CaCl2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由此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aHCO3=CaCO3↓+H2O+CO2↑+2NaCl。由于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存在差别,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3页[实验2-8]比较Na2CO2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判断Na2CO3和NaHCO3在分别受热的情况下,热稳定性的不同。该实验效果明显,目的性强,但笔者在授课时,明显的感到该实验所占用的时间太长,而且分别做两个实验,间隔较长,对比不明显。经过多次努力,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材(P32)页实验2-7: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粉末,结果表明:加入NaHCO3的试管产生CO2较快.原因是NaHCO3与盐酸反应为HCO3-+H+=CO2↑+H2O;而Na2CO3与盐酸反应分两个阶段:CO32-+H+=HCO3-;HCO3-+H+=CO2↑+H2O.这一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相似文献   

19.
金咏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99-200
根据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间的性质差异以及实验目标达成途径的多样性,设计了近二十种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2页为了区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设计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