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自”能力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在开放教育试点教学中,尝试通过培养“三自”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格理论”中的“非指导性教学”、“学生中心教育”、“自由学习”等观点对我国的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借鉴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教育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的标志是,让学生先由传统教育的“学会”进入创新教育初级阶段的“会学”,既而进入创新教育高级阶段的“寻找感觉”。学生进入寻找感觉阶段,知识的传授便成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费青 《现代教学》2011,(12):16-16
《学做创新之人》是我校区级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的校本教材。本教材由“创新名人园”“创新故事坊”“创意无极限”“思维训练”“快乐动手做”等单元组成,重在对学生创新人格的感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实践活动的体验,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我使用校本教材,在创新思维实践课中对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目前,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创新教学,已主导了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于创新思维有以下几种解释:“创新活动中进行的思维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新思维就是指直觉、灵感和发散”、“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根据这些解释,我们把创新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界定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内容有独特的创见,能提出不同于教材表述、不同于教师讲述的新观点、新方法的思维。”因此,独特性、发散性是创新思维应具备的典型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独特性、发散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创新意识”则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载体.文章从新教育理念出发,从“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尝试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尹佩仪 《教育导刊》2001,(19):28-28,39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深刻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并把它广泛迁移到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等弊端,致使学生的求同思维欠长,求异思维欠短。创新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革除这些时弊。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培养创新思维,贵在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让学生说”、“重难点让学生议”、“学习方法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  相似文献   

10.
略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条重要原则。这里的“创新意识”不同于“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也不同于数学研究中的“创新”。它的基本含义是,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穷本溯源的精神和敢于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人脑的机能。创新能力不是少数头脑聪明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教师循序渐进、有意识、积极地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角度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造就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观念,从“教学”转向“学教”,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积累”转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清醒…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一个新事物的理解,更不会“英雄所见略同”。因此,对于“创新教学”的理解,就不可能是唯一的。依本人所见,就“创新”本身而言,应该与“守旧”相对。所以,一切教学上的创新,都是“创新教学”,它的核心是“以老师教学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体育教学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人格,提高审美能力,把“要我学”的被动选择变成“我要学”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3,(4):34-35
化学创新实验室让学生的创意飞得更高,行得更远。在一次次脑力激荡、创意飞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进而爱上化学、爱上科学。松江二中的化学创新实验室是在“成人重于成才”的育人理念指引下建立起来的,以“面对广大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同时鼓励自主发展,提高部分有能力学生的创新技能和思维,培养基础扎实、后劲充沛、自主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宗旨,打造的一个“软硬兼施”的化学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永红 《教育导刊》2004,(7):42-43,52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缺陷,教师习惯于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创造的火花得不到呵护.甚至被无情地扑灭。其实,小学生的创造欲、创造力是惊人的,就好比琴弦需要拨动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培养创造型人才。应当给予学生创新机会,挖掘创新因素,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创新行为,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会创造”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刘英 《现代语文》2006,(4):108-10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考作文高扬创新意识。是在鼓励学生创新。“创新”是作文发展的高要求,也是新世纪的要求,更是新世纪教育形成的拉力。但是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现象,甚至一些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在学生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在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不局限于书上写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应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应该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呢? 一、让学生形成自觉创新的品质 创新的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进行创新的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司马光砸…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一个时代的话题,一个时尚的话题。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但这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一句话,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浓、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教育专家、学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有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姑且称之为“教学创新”;也有的从学生解题的角度对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姑且称之为“解题创新”。笔觉得,就培养创新能力而言。“命题创新”是一个重要条件,命题创新值得研究,请专家、学指教。  相似文献   

19.
丛培智 《现代教育》2003,(14):39-39
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规律,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质疑诘难,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到创新过程,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