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心债     
“严格是一种关心与负责,严格是一种敬业与尽职。”这是我开始从教的信条。因此,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严要求,严格履行我的教育原则。在班上,我从不许学生犯错,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我都会严辞批评,甚至大发雷霆。也许正是因为我的严厉,孩子们都很害怕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亲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讲心里话。在我出现的地方,孩子们经常望而却步,我也不以为然,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坚信多年的信条。  相似文献   

2.
教学闲暇,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经典作、伟人传记常使我兴奋不已。在与大师的“对话”中,我常常想到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新的“大师”向我走来,他们是我熟悉的学生。数学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追忆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一起欣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数学的美丽.一起感悟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爱的教育     
章洪 《天津教育》2006,(6):28-28
一年又过去了。与从前不同的是,这一年我有了新的认识,生命的过程不仅是老去,更是成长。我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带给我的兴奋和活力。 亲近学生,建立一种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愿望是那样真切。与学生同欢乐共悲哀,原来也是我自己的需求。我爱他们,我想让他们知道,爱需要表达!于是,我推荐学生们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要求他们以“我的爱”为题,写读书心得。当我写下这样的作文题目时,小东的怪笑,阿未的漠然,大多数学生的不知所措,让我的内心掠过一丝灼痛。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与人打交道,是一件美好的事,因为人间自有真情在。做青年学生的班主任工作那更是美好的,因为青年学生不但有真情,而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自从大学毕业,我一直从事着这份美好的工作。在我的感觉中,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小孩出生之前,我的学生们说我很严,很怕我,甚至于听到我脚步声都有种异样的感觉;小孩出生之后,我的学生说我原则性强,对他们就像是“妈妈”一样,于是,在课后,我的办公室里总是充满了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我喜欢我小孩出生之后做班主任的那种感觉,它让我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温暖,是班主任工作的美好。  相似文献   

5.
老师·朋友     
师生之间究竟应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有人说老师应像妈妈,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   他长得比我还高   有一年接手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个子比我还高出半截,并且是个休学一年、留级一年的学生。第一节上课,他像鹤立鸡群,其他学生简直就是小不点。对于我这个比他矮半截的老师,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从不正眼看我一眼,发言也不举手,站起来就说,态度也很粗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跟他理论什么,而是在课内课外注意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本质不坏,但调皮,爱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的“心理相融”是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能互相沟通交融,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融洽,相互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双方心灵上达成一种无言的默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不言的权威。显然,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目前,我与学生的关系已初步达于此境界,学生的心里话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我也从帮助学生进步中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我感到:我的人生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我的青春在学生那里延伸。那么,如何达成师生间的心理相融呢?我想着重谈三点。  相似文献   

7.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8.
教书是与书交道,但书后是人,而且是小小的人,小人们来了,带着紧张,惊诧走进陌生的学校、课堂,走进称为教师的人——我们,在我与我的书本——教学——小小的人——学生之间,我一直在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情趣大课堂,让学生在感动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我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基础都较差,而且对英语不太感兴趣,我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尽力地教他们,使他们首先对英语感兴趣,然后快乐地去学习,直至学懂这门课。下面是我在新课改下如何地教与学生如何地学,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一不留心,就过了而立之年,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大事业虽未“立”,但能聊以自慰的是,我用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学生也用真情和收获回赠我。我与我那些生命中的孩子——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当小老师     
今年我代表班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二届“校长助理”竞选,并有幸成为学校20名校长助理之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无以名状。此后,学校的活动、班里的活动都少不了我的身影,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次活动———主持班会。我校的育人理念是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而让学生自己主持班会,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刚接到班主任的通知时,我是既激动又紧张,心里七上八下的。我怎么才能主持好这么重要的班会呢?老师安慰我说:“学校是自主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次班会是对…  相似文献   

12.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学生写日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记带给学生的巨大好处.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个真实的学生与自我;它就像一座桥梁.沟通着学生与我的心:它就像温馨的家园。让学生在其中快乐的成长,让我在其中享受快乐……那么我是怎样让学生写日记的呢?  相似文献   

13.
我很幸运,由于学校里开日语课,又开展民宿活动,使我在中学时代有两次赴日本的机会,并在日本人家里生活了两个暑假。 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与日本青少年朝夕相处的日子,我深深地感到了自身的差距。自然,中国学生也有胜过日本学生的地方,尤其在刻苦学习方面,远非日本学生可比。可是,在文明礼貌、节俭消费和体育锻炼等方面,中国学生就十分逊色了,甚至尴尬到无地自容的地步! 我曾以为自己很懂礼貌,可与日本学生在一起,我时常感到自己是个没有规矩的人。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思想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重要基础。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与学生交谈讨论,以使自己更多的了解、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上我认为“每周一笔谈”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通过笔谈的方式与老师交流,解决具体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走下讲台     
“课堂上,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我曾把这当作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准则。直到有一天,一节课改变了我原有的看法。那天因为咽喉发炎,我嗓音沙哑。我担心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我的话,于是就走到教室中间来讲课。好不容易撑到下课铃响,我疲惫地挥一下手,示意下课。几天后,在批阅学生的周记时,关于那天上课情景的两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一个学生写道:“老师轻轻地走下了讲台,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好喜欢坐在老师身边听课。”另一个学生写道:“老师在下课时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师在班上笑,感觉真亲切!”学生的几句…  相似文献   

16.
用这句话向我将了一军的,是我十我年前的学生王晓丽。正是由于那一次当人人出丑,使我横下心来,大练“背功”,以至敢于和学生进行背诵课文比赛。也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我的“背功”征服了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效仿,致使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水塘风情     
《水塘风情》是我在上“观察与写作”的作课时为学生写的一篇示范作。我们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也全是农村孩子,我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的观察和记忆,将家乡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在我带头下水作后,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比以前写得要生动多了,我觉得有时教师的示范比枯燥的课堂讲授要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18.
滕辉 《中国教师》2004,(12):58-59
小丽的确是个相貌平平、不引人注意的小姑娘。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她身材瘦弱,寡言少语,至少在英语课上总是如此。尽管刚接手这个班不久,可是我发现,在课堂活动时,只要与我的目光相遇,她总是蓦地低下头,仿佛在说:“老师别叫我。”在学生的眼中,我是一个极有学生缘、没有“架子”的老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学生们与我相处得十分融洽,像小丽这样,还真未曾有过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小丽上学期才转学过来,她以前就读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过英语课,她也没有学过英语,甚至连ABC都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一节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6位学生上台板演,6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5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5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深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现代文学作品讲课大赛”,当我看到抽到的是《药》时,心里非常矛盾。其实我很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也很希望学生由于我的引导从此和鲁迅先生结缘。但我又很怕给学生讲先生的文章,他的深刻思想及其作品的丰富内涵,特别是与学生认知的差距,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