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9年第7期《湖南教育》刊登了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朱作仁先生的一篇文章:《汉字现代化研究与小学识字教学》(以下简称《汉》文)。我们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编者在该文的按语中希望大家“参加讨论”,因此想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2.
一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探索“存在”的本体,展开“有”“无”之争,由来已久。《老子》称“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墨子》则一面说“有之而后无”;一面又说“无之而无”。魏晋以降,“崇有”论者与贵无派针锋相对;亦有“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而使“儒、佛、老、庄混然一途者”。蔡尚思《王船山思想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说王船山破“无”“立“有”,提出了实有的本体论。根据何在?没有明言。我考查了一下:“有”、“实”、“实有”、“有皆实”等词和词组,王船山用作哲学语言,最早见于《周  相似文献   

3.
葛大汇先生《对“评课”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一文,针对目前“评价上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倾向,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的观点也颇振聋发聩。笔者边学边思,特别对葛先生文章中涉及的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葛大汇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把握剥削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以商榷的形式指出不能轻易否定原来的定义和标准 ,轻率地提出新标准可能会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并非“礼教中心论”者、“绝对君权论”者。他是一个相对君权论者,并创立了辩证唯心主义的理欲合一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贵义重利,义在利中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6.
澄清几个概念的内涵——与陈殿玺先生商榷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疑义旁表字义的转注说》对转注的一些概念的内涵有误解,现逐一澄清。  相似文献   

7.
就当前数学教育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宾语前置"在语法学界算得上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只是最近几年,在语法学界堪称异军突起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里,对"宾语前置"持否定态度,与传统观点相左,可以说是一个开拓性的改革,势必在语法学界引发争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传统观念、实践运用、理论根据三个方面对"宾语前置"的现象进行粗略探讨,旨在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磋商,以期引起学术上的交流、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6期,发表了熊家利先生的《论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一文,率先提出了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是:“生产的集体性与部分劳动者被奴隶主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史学界一  相似文献   

10.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6期,发表了熊家利先生的《论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一文,率先提出了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是:“生产的集体性与部分劳动者被奴隶主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史学界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它表明对奴隶社会史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的时候了。应该承认,熊文的论证方法是正确的,其分析也是较有说服力的。但是熊文对奴隶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却值得商榷。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打算重复熊先生所进行过的论证过程,仅就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熊先生。  相似文献   

11.
有些动词,既表内向,又表外向.二者语义相反。超常用法有条件限制,即语境的支持、语言表达者所站的角度和心态不同以及反向动词的干预,两个方向一致的动词可以组合,两个方向不一致的动词也可以组合。  相似文献   

12.
陈辽先生对文学与人性关系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陈文有将人性等同于西方人性论所谓的“人性”之弊,陈文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性观的理解亦有片面、肤浅之嫌。陈文还否认了人性在文学中的自发反映。在具体论述中,陈文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之处,未能摆脱抽象人性观的影响,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缺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性是历史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人类生活的现实性、实践性、社会性和人类生命活动的自由性、自觉性、能动性是人性的重要内涵,人性与动物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曾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和哲学、美学角度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文学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看了朱可淦先生的《鲁迅课文注释的反思》一文(见《语文学习》89·2),深受启发。文中所叙述的情况,不少语文老师都碰到过,并为之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过,对朱先生的观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早年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并不是“‘西化’趋向较为突出”。早年的孙中山,不但没有西化的趋向,而且恰恰是一个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并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家;晚年也没有“文化保守主义趋向”。孙中山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鲜明地反对走极端,即反对极端守旧排外,反对极端崇拜西方。孙中山的文化观,是革命性、理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的文化观。革命性表明他的文化观并不保守,理性使他没有全盘西化趋向,科学性说明他的文化观符合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中的一些矛盾观点为话题,就修辞和修辞学中的修辞学、阶级性、编码、解码、接受修辞、语言美、言语美、得体性和有效性等一些基本概念阐述个人看法,以期引起修辞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读了孙冶方同志在一九八○年《经济研究》第一期中发表的《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几个争论》(以下简称《争论》)一文后,很受教益。关于生产力的定义问题,的确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此我想对这个问题谈些肤浅的看法,重点是关于生产力的要素问题,一方面与老前辈孙冶方同志商榷,另一方面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其他同志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第七次印刷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是一本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好教材。但笔者认为,课本中有两点表述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与同仁讨论。一、6%是预期股息还是预期股息率1.课本第95页上的一道计算题小李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1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0元,预期每年可以获得6%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为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李购买1000股股票价格应为多少?2.2004年高考政治试卷(广东卷)某股票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4月第七次印刷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是一本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好教材.但笔者认为,课本中有两点表述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与同仁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三复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以启示,或许我们因此有一些新的发现,这就是这篇章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 ,在注重“三基”考查的同时 ,继续突出了能力的考查 .但是 ,分析研讨试题之余 ,笔者深深感到“美玉也有瑕” .下边结合阅卷实际 ,谈谈个人对于试题的几点异议 ,以求教于命题者及各位同行 .1 第 ( 1 6)题的设计似乎不利于阅卷 .填空题作为客观题的一种重要类型 ,其答案应从形式上予以约定 ,以便统一 ,进而为高考阅卷提供方便 ,以避免阅卷误差 .但是 ,第 ( 1 6)题的答案则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从阅卷情况来看 ,答案有 2n(n -1 ) ,2n2 -2n ,4C2 n,2P2 n等多种形式 .若将题目中的 2n改为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