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ODIS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和2009年8月MODI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提取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对近8a的植被覆盖及其等级结构的时空特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明显的提高,等级结构转化显示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变化.8年间,水体或无植被等级增加了116.67 km2,增长率为30.62%;低植被覆盖等级减少了4057.75 km2,增长率为-63.17%,中植被覆盖等级减少33277.6 km2,增长率为-56.3%;高植被和全植被覆盖等级分别增加了32846.69 km2和4372.06 km2,增长率分别为34.2%和140.97%.植被覆盖发展区面积为52741.47 km2,逆转区面积为10153.36 km2,增长区面积比降低区大42588.12 km2,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转化整体向高等级植被覆盖转化,生态环境不断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3软件平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安庆市2004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安庆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4-2017年,安庆市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4.99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2)安庆市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中低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呈现出由菱湖向四周扩展趋势,东部植被覆盖度下降较多,植被覆盖呈现碎片化分布状态.(3)安庆市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区向西迁移,居民区向东扩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旱区荒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毛乌素沙漠腹地乌审旗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7年和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研究乌审旗的植被覆盖度及动态变化,并对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在2000年植被覆盖度极低,86.54%区域植被覆盖度仅为20%以内;2007年开始,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18.82%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20%~40%;2014年,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72.37%区域已达到植被覆盖度20%~40%;根据研究乌审旗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NDVI植被指数和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福州地区1989年和2000年植被覆盖度,得出植被盖度分级,研究了福州地区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11年间总体植被状况稳定,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总面积增加了98.63km^2,增加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0.83%;植被覆盖度为80%~100%的类型增加的面积最多,60%~80%的类型减少的面积最多;覆盖度为0~2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42.9%,覆盖度为60%~80%的类型变化率最小,为9.12%.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2)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上升为主;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3)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为: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为: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太原市自然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应学院学报》2018,(2):62-67
通过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可以认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太原市2016年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等,选取植被(植被覆盖度)、土壤(土壤指数)、地形(坡度指数)等3个指标进行计算,然后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归一化后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处理,计算出太原市自然生态环境等级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太原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及以上等级区域面积占全市的近七成,整体表现良好.但这并不等于该区生态环境水平高,因该区属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所以只有增加城市绿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持续修复生态退化区,不断涵养水土,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石羊河流域古浪县城区为研究区,选取2000、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BI-NDVI提取古浪县建成区面积并计算相关指标,并解译各时期功能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10.0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研究城镇空间趋势演变特征,对古浪县城镇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古浪县主要功能用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以农用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其他功能用地变化相对较小.②2000~2010年古浪县中心城区面积持续增长,城区用地共增加35.96 km2,扩张为原来的1.89倍.中心城区平均每年扩张3.59 km2,扩张强度指数为8.91%.③中心城区空间扩张主要在原城镇建成区的基础上扩张,东西向空间扩张最为明显;城镇空间中心点及城镇空间集中趋势整体向东北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典型岩溶区贵州省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依据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和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的水土流失等级,综合运用"3S"技术提取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坡度等专题因子,生成研究区2010年和2015年水土流失分布图,分析2010-2015年间水土流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顺市水土流失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2015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52.02km2,南部和西北部水土流失等级较高,2010-2015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70.05km2,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从2010年的29.7% 下降到2015年的25.6%,中度以上侵蚀类型面积下降,强烈侵蚀和极强烈侵蚀大面积减少,安顺市水土流失形势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1.
基于ENVI的阜新山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它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拟基于阜新地区1995,2004年两景同时期TM影像,利用ENVI软件提取植被指数,根据象元二分原理提取植被覆盖度,再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获得这两年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发现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专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软件,以唐山市1990年,1999年的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研究唐山市矿区的建设用地变化.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提取建设用地的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进行变化检测,得到建设用地的增减分布图,同时结合矿区分布图,通过图像叠加复合分析,在研究区内分出二个子研究区,分析城市扩展情况和扩展方向,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市城市区域的建设用地增加较多,以外向型扩展为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处于矿区及矿区附近的农村建设用地有明显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也是春季我国北方北路沙尘暴的必经之地.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浑善达克周边草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主要源地之一.本研究选取了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至东南的三个气象站点为研究区,分析了1980-2010年的气象要素、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1)近三十年,该区域沙尘暴日数呈波动性减少的趋势;(2)降水、湿度与沙尘暴日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沙尘暴发生日数与风速成正相关关系;(3)沙尘暴发生日数与前一年的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二连浩特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研究区各个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水力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即应用USLE方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侵蚀量和潜在侵蚀量分别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保持功能为乔灌混交林(11731.364t/km2.a)>人工牧草(11641.637t/km2.a)>灌木(11331.044t/km2.a)>林地(11296.534t/km2.a)>荒草地(9709.049t/km2.a);进一步运用SPSS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方程式为:Y=5773.04-1262.4Lnx。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博罗县流域为例,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DEM数据、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对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与强度分级.结果表明:1)2021年博罗县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9 721.24 t·km-2·a-1,总体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侵蚀量892.61×104 t,其中剧烈等级土壤侵蚀量占到总侵蚀量的54.70%;6个侵蚀强度等级面积大小依次是微度>剧烈>轻度>强度>极强度>中度;2)石湾镇及园洲镇属微度,而西北部及东中部山地丘陵区的罗浮山、横河镇、公庄镇、柏塘镇及泰美镇等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3)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存在明显正相关,每增加一个等级,平均侵蚀模数呈增大趋势,而且增大幅度较大;有林地的面积为52.64%,其土壤侵蚀量比重占45.08%,而裸地虽然面积比重仅占0.45%,但其土壤侵蚀量却占到总土壤侵蚀量的6.41%,属于激烈侵蚀等级;4)植被覆盖度小于20%和大于6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高达26.78%和24.57%,其他植被覆盖度级别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变化不大;植被覆盖度20%~65%之间的土壤侵蚀面...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遥感数据,对2000~2011年间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植被NPP年平均值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210.5 g C/(m2·a)增加到2011年的230.0 g C/(m2·a);黄河流域植被NPP 12 a平均值从北向南呈逐步增加趋势,NP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4.5~1129.5 g C/(m2·a),均值为236.5 g C/(m2·a),且主要集中在0~200 g C/(m2·a)和200~400 g C/(m2·a)之间,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2%和42.4%;黄河流域植被年NPP在12 a间的整体变化表现为增加态势,NPP变化趋势为增加的主要以轻微和中度增加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0.26%和14.56%;NPP基本不变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38.37%;NPP变化趋势为减少的主要以轻微减少为主,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77%.总之,研究区NPP增加的面积远高于NPP减少的面积,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7.
植被对于生态环境变化的反应是较为敏感的,研究植被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预警有很大的意义.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该文获得了内蒙古的空间NDVI分布,分析了自1998年至2008年之间NDVI的变化趋势.并由最大值合成法(MVC),Mann-Kendall检验和Rescaled范围(R/S)分析计算出NDVI时间序列的赫斯特指数.此外,通过叠加分析对研究区域NDVI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判断.主要的研究结果包括:第一,1998年到2008年间,内蒙古的植被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数据显示10.16%的植被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它们属于脆弱的草原植被;其次,在空间分布方面,NDVI时间序列存在一定规律,赫斯特指数在西部高,东部低;第三,在低植被覆盖区存在植被减少的现象.其中9.58%的土地开始衰退,这些土壤急切的需要植被的保护和综合的管理.没有人类的干预,这些土地将会出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8.
A湖北省武汉城市圈(鄂州)职业教育园 规划总用地面积5000亩,分为特色职教园区、共建区、共享区、公园休闲区四类区域,以体现职业教育的共性和特色,便于各类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规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3000亩,二期用地2000亩。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6-81
利用2003年6月Landsat5 TM和2014年8月Landsat8 OLT_TIRS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西安市主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与同期植被覆盖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热岛效应强度呈负相关,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平均降温0.47℃,但植被覆盖度对降低温度的影响却因地而异;西安市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自一环向三环主城区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2%和38%),地表温度温差自一环至三环呈现降低的趋势(地表温差分别为18.88℃、14.62℃和9.43℃);2014年较2003年,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向低等植被覆盖快速过渡,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景观影响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年09月11日Landsat-8 OLI/TIRS影像数据,以安徽省马鞍山为研究区,使用ENVI5.1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Landsat-8影像的TIRS10波段使用单窗算法进行地表亮度温度反演,再对OLI多光谱影像使用神经网络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芜湖市城市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鞍山城市中心区地表亮度温度明显高于市郊,强热岛区与热岛区面积共12.8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1%,城市热岛效应存在但不显著;(2)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不同,地表亮度温度差异明显;(3)建设用地表面温度相对较高,是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增加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