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重大战役性报道,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中部各省人民巨太鼓舞。中部地区崛起,舆论必须先行。湖北日报编辑部紧扣中部崛起这一主题,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和报道形式,对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持续一年、浓墨重彩式的报道,共发稿50多万字,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了舆论支持,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报道得到省领导、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表彰。  相似文献   

2.
杨伟 《新闻前哨》2005,(4):18-19
经济报道,往往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不容易写得引人人胜。经济新闻,怎样写得引人人胜?参加“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报“聚焦中部话崛起”中,有五个系列(包括安徽)是有关外省的报道。这些报道都得到了外省宣传部门和新闻界同行的充分肯定。湖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认为,本报对该省省情摸得透,问题抓得准;江西日报的同行称赞本报的报道有高度,有见识;山西省委宣传部表扬本报有深度,有厚度;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门发来感谢信,把本报选题一一列出,称赞这组报道“分量重、角度新,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聚焦中部话崛起》是一组巡礼式的全景性报道:它对处于我国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及武汉的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全方位的扫描。  相似文献   

5.
历时月余、环越中部、行程万里的"聚焦中部话崛起"大 型采访活动圆满落幕。在这场与中部各省约40家主流媒体的 同台打擂、同题竞技中,本报采访组以8个系列12万字的文 字报道和一组网络专题报道,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打出了 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无论稿件数量、报道分量,还是报道 的社会反响,本报业集团皆可堪"占尽风光,独树高标"。 完全可以说,通过这次同一重大主题的采写竞技和报道 比拼,"中部崛起"的话题已成为和仍在延续为一种舆论强 势,"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更加深入人心;本报业集团借此 同台打擂,展示了奋力打造一流传媒集团的气象、努力扩展机 关报影响力的志向,以及我们开放办报的胸怀和让人刮目相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次实力的较量,中部五省几十家媒体同台竞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笔下尽揽中部(包括安徽)亮色;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恶战,采访行程和版面安排没有更改余地。  相似文献   

7.
“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见报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表示:这组稿件立意高远、思想厚重,既有文采斐然的细节描写,又有统率全文的理性思考,读来琅琅上口,引人深思,在参加联合采访的各家媒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全国“两会”进行时。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中部六省广播电台聚首北京再设全国“两会”联合直播室。隆重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对话中部》系列访谈,特邀各省代表委员为三亿六千多万中部六省的听众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碰撞民生关注话题.激情奉献“听觉盛宴”。这一跨区域联合报道全国“两会”模式曾被中宣部肯定为媒体的“创新之举”,至今已顺利运作了五年,而今年的轮值主席台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于2月上旬召开。这是全省2004年第一件政治大事,也是湖北日报开年第一个重大战役报道。 综观这次湖北日报的“两会”报道,总体印象是朴实、清新、鲜活、深刻,令人感到新风扑面。从2月2日至10日,见报消息、社论、特稿、记者点评、照片等各种形式的稿件累计10万余字(幅),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许多亮点,在重大政治报道中体现了“三贴近”原则,在创新党报政治报道上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聚焦中部话崛起》是一组巡礼式的全景性报道:它对处 于我国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及武汉的经 济发展现状作了全方位的扫描。 《聚焦中部话崛起》也是一组评论式的宏观性报道:它是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之下,聚焦 我国中部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目 的在于"话"崛起,在于解释和说明中部经济发展的成功与不 足之处,并且最终落实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应该如何面对差距、 如何在加速前进中勃然崛起这一点上。 于是,这组报道便有了叙述现实并反思现实的特点。于 是,当这组报道在解释中完成时,其"深度叙事"手法的娴熟 运用,便成为了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时不可回避的论题。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都云集北京,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新闻大战。作为一个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质?湖南电台卫星频道在去年邀集中部六省发改委主任集体访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围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今年首次倡导发起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各省电台新闻频率联手成功推出2006全国两会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报道《崛起中部启航十一五》,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传播,开启了六省广播媒体合作的新篇章。是广播“两会”报道的一次成功而大胆地创新。  相似文献   

12.
梁延 《中国广播》2005,(5):21-22
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我是第一次,而且是单枪匹马。  相似文献   

13.
河北电台今年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报道,在“规定动作无遗漏、程序报道零差错”基础上,拓展报道范围,创新报道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实现了新的突破:协调十几家电台联动,聚焦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跨省采访省内外代表、委员190多人;围绕两会审议讨论重点、百姓关注热点,推出了《兴省方略》、《基层心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栏目。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表扬:省人大、省政协对我台的报道致信感谢;兄弟媒体记者说,河北电台的两会报道“站位高,很有创意”;许多听众反映,两会报道“可听性更强了”。 对今年的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各级领导重视,听众瞩目。如何进一步搞好“两会”报道?会前,杨兴盛台长在两会报道组织动员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把握基调,发挥优势,探索创新,提高质量;并在会议期间,亲临一线谋划指挥。副台长魏雁志、党总支书记刘晓雪等相关领导也到会指导。 今年河北电台“两会”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为搞好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提供了哪些借鉴?参加“两会”报道的部分人员从不同视角写出了各自的感悟。下面摘发几篇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今后“两会”和其它新闻报道的更多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6.
凌洁 《声屏世界》2009,(6):16-17
以现场直播“两会”,合力传递心声为目的,以“崛起中部,共赢挑战”为主题的中部六省广播电台联合报道活动3月5号在北京正式拉开序幕。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作为中部六省广播电台的一员,与兄弟广播电台一道,成功地完成了今年全国“两会”联合报道,不仅受到了代表、委员的高度称赞和热情支持,也在中部六省三亿六千万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面人物报道曾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还曾为新中国的受众提供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精神象征。但长期以来,正面人物报道总是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忘我奉献”、“舍己救人”等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与长篇通讯这样的报道方式及“我树榜样你学习”这样的单向报道模式联系在一起。如今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正面人物报道也应有改革与创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就是正面人物报道理念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王廷龙  安国平 《新闻采编》2006,(3):10-11,1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广播电台(准确地说新闻综合广播)首次实行了跨地域之间的广播强强联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共同设立“中部六省广播电台2006全国‘两会’直播室”,以“立足中部、放眼全国”的理念,精心策划、制作,从3月5日到15日联合播出了十一组节目。在六省广大听众和上会媒体中引起很大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及省市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宣部听评专家为此撰写了《新闻阅评》。这次联合直播无论是在宣传报道全国“两会”还是在延伸广播平台、组建广播联合舰队方面都可以说是广播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