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名篇《百合花》通过护送女创作员、借被子、以生命保护群众等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年轻、高大、英俊、高尚的通讯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美好、光辉的典型形象。作品充分展示了创作员、新媳妇与青年战士之间深切感人的同志友谊,军民深情,人间挚爱。那美丽、崇高的人物形象,那美好、真挚的人间情爱,恰如新媳妇献出的新婚棉被上那洁白、美丽的百合花一般,交汇成感人至深的美与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2.
《百合花》历久弥香,感人肺腑,悲剧美的渲染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与通讯员的情感交流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呈现了一个无法聚合的“美丽的错过”。新媳妇不借被子与通讯员不理解,以及新媳妇与通讯员都希望修正错位而不得的双重错位,使小说的悲剧美更深入人心,人物塑造更立体。  相似文献   

3.
茹志鹃小说《百合花》中,对于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一般认为它象征"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象征军民鱼水情。事实上,这是一种审美误读。在今天的语境下重新解读,我们才会发现文本中散发的是人性与人情的暗香。  相似文献   

4.
<正>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呈现了“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那天发生的故事。由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受到限制,小通讯员为什么没有借到被子成为小说的一处关键空白。如何填补这处空白,关系着对小说整体布局的把握,也是理解这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何以能催人泪下的关节。一、文本空白的填补因为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是一处关键空白,  相似文献   

5.
粗读作家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认为新媳妇起初没借被给通讯员的原因是舍不得自己唯一的嫁妆——新被子;但是细读之后,发现这个认识是对新媳妇的误解。通讯员借被之前的情节,注力描写通讯员在“我”这个女同志面前的羞涩窘迫神情。通观全文,这种神情描写在情节上是为通讯员不能借到被  相似文献   

6.
描写异性间才有的关系带来的那种情趣、气氛和境界等组成的美感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异性美。当代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正是通过描写这种异性美,才使得小说表现出来一种浓郁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使小说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美的氛围,也使得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纯洁,让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7.
彭馨 《读写月报》2022,(21):23-26
<正>在十七年文学的宏大叙事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围绕“百合花被”描写通讯员、“我”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以诗意的笔调书写宏大战争背景下的个体,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体现出的珍贵的道德美、人情美和人性美;通讯员以其生命的消亡谱写了一曲战火纷飞中的青春之歌,反映了解放军舍己为人、英勇无惧的英雄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这篇课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质的规定性,即引导生命个体在多元化价值追求下确立主流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增强革命与家国意识,深度思考青春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灿  剑男 《语文学习》2023,(7):43-46
<正>关于《百合花》这篇小说的主旨众说纷纭,多数解读将目光聚焦于结尾处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并盖上百合花被的情节,有人认为这体现出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1],也有人将其视为“对战争的反省和思考”[2],有人从中读出了青年两性之间的爱情隔阂[3],还有人认为通讯员的牺牲是身体的献祭,三人共同上演了一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4]等。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视角或借助某种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阐释,导向了特定的主题,各有合理之处。然而,  相似文献   

9.
《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作家的创作目的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相似文献   

10.
《百合花》是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精品。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虽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紧紧抓住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将新媳妇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农村少妇形象塑造得恰切传神,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1.
《百合花》是茹志娟登上文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倡书写大场面、歌颂大人物的文化背景下,《百合花》以“通讯员”“新媳妇”两个小人物的塑造,歌颂了战争年代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小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和描写将这种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主题在作品的结尾集中爆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文本读解能力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元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文本读解理论将读解方法分为作者、文本和读者中心三极走向,三者均具独立存在的价值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文章以短篇小说《百合花》为例,对作品所涉时间、事件、情感变化线索细致梳理,探索在战争年代,“我”、通讯员、新媳妇在短时间相处过程中建立“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试图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二极出发,围绕“创作谈”,通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追踪作者原创本意,为语文教师读解文本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学生内生力提升的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精选切入角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从而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教学《百合花》时,笔者选定的切入角度是“百合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也是小说的标题。笔者以“探索”和“还原”为主线,  相似文献   

14.
茹志鹃同志一九五八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百合花》,被重新选入今年秋季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这确实值得庆贺。因为,这篇当年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的艺术珍品,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无论是道德、情操的培养,还是语文知识的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 《百合花》主要是以解放战争中某次战役为背景,以前沿包扎所为中心,以印有百合花的被子为线索,通过十九岁的团部通讯员和刚结婚的农村新媳妇的所作所为,热情歌颂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对解放军的骨肉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民这一重大的主题。作者茹志鹃同志  相似文献   

15.
王晴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40-241
茹志娟是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善于用简单明快的笔调描写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和事,通过这些普通的人和事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在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一种清新质朴的味道,这种感觉在《百合花》中体现的尤为深刻。《百合花》完成于1958年3月,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品,小说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中秋节,主要人物是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全文笔触柔软细腻,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写出了人物的灵魂,这篇小说风格清新俊逸,于平凡中见诗情,于淡雅中显绚丽。丰富的情节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仿佛闻到百合花的香气。  相似文献   

16.
一、首先用了外貌描写,但不是在小说开头,而是在“我”行路中对他“发生了兴趣”时,用墨不多,却有传神之笔;其次用了对话描写,例如关于通讯员身世和简单经历的对话、关于借被子前后的对话,都表现了通讯员朴实敦厚、腼腆执拗的性格和乐观的战斗精神。第三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两次写他在枪简里插上了野花,写他给“我”留下两个馒头等细节,只廖廖几笔,并不细致,但却勾勒出通讯员的热爱生活、迫求战斗的心情。第四用了衬托描写.作品对新媳妇的刻画是和通讯员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不肯借被子,还是替他缝补衣服,但都没有冲淡通讯员的形象,反而加强了这一形象的丰满与生动。第五用了侧面描写,作品并未正面描述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的花语是:合家团圆,家和万事兴。这不,为了喜庆春节的到来,我和妈妈特意到花店选购了几枝芬芳、淡雅的百合花。怒放着的百合花真漂亮啊!你瞧!百合花的花瓣是粉白色的,花瓣中心部分是粉红色的,不过,开放时间较久了的百合花,中间就变成了紫红色。在它曲卷而又娇嫩的花瓣上,还长着许多紫红色的小点。花蕊是一根又细又长的小柱子,柱子头顶是紫色的花粉。花蕊旁围着六根像小镰刀似的东西。百合花的花瓣只有五片,五片花瓣把这小巧玲珑的花蕊紧密地粘在了一块儿。百合花那淡雅的清香,使人神清气爽。它的姿态美也很引人注目。瞧…  相似文献   

18.
维纳斯——爱与美的代名词,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她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起源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忒。自她出现的那天起,人们从未放弃过对她的追求。众多的艺术家都凭借自己的天才智慧把自己对爱与美的神往通过作品展示出来,据陈醉、李成贵在《维纳斯面面观》中的不完全统计就有关于维纳斯的33幅世界闻名的作品,包括著名画家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相似文献   

19.
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孔雀东南飞》和英国文学史上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而死亡的悲剧,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条枣红底色,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慢慢盖上了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脸庞……在八月十五的月色中,营造出了一种流动着淡淡哀愁的悲剧之美。那个刚刚在人们心中活起来的小通讯员就这样远去,快得令人猝不及防。“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百合花》就在这令人扼腕的气氛中戛然而止,留下无穷的感伤和无尽的追思。《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它截取了一个战争的横断面,简单叙述了纯真朴实的小通讯员受命护送来自文工团的“我”去包扎所,抵达后又为伤员向当地一个农村“新媳妇”借被的插曲。在简短的交往中,刻画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