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在科学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探讨同行评议的有效性对同行评议制度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旨在对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进行回顾与阐述:即同行评议何以有效与为何无效。并从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视角切入,借鉴有效市场假说,从更加系统性的维度重新架构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评判路径。[结论/发现]同行评议的有效性是同行评议功能得以发挥的基准,而引文量作为最核心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结果之间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三种同行评议有效性形式(弱有效、半强有效、强有效)为主的有效同行评议假说。[创新/价值]从更为多元和异质性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关于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解释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内在复杂性,搭建了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同行评议一般属于定性评估的范畴,以往没有将其执行效果定量化的研究.本研究以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方法评价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运行的效果,设计了新的指标"同行评议效果"(EPR).对"同行评议效果"指标概念的提出和算法的阐释是本研究最大的创新点.在一定假设条件下,EPR的算法可以进行简化.本研究根据采集到8本期刊不同时段的投稿数据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引用数据,对EPR进行了试验性计算.结果表明,EPR可以反映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国平 《编辑学报》2020,32(6):648-651
为使科技论文同行评议的结论更加公平准确,文章对目前各种科技论文同行评议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它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科技论文同行评议的新模式。这种同行评议新模式相比传统同行评议模式有结论准确、专业对口、程序公平、有效缩短审稿时滞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专家评议稿件数量增多、评议成本增加等问题,需要编辑通过遴选合适审稿专家、增加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沟通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作为一种评审制度一直受到"主观"而不够"客观"的批评。公开同行评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学者对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如何是学术期刊实施该制度首要考虑的问题。[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概念、相比传统同行评议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论述,接着就公开评审流程中的公开内容对来自中国各个学科及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数据,并对中国学者对论文开放同行评议的接受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问卷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100%有发文经历,70%以上具有审稿经历,40%以上曾为国际期刊审过稿。调查结果表明,半数(占50.33%)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评审是接受的,在学术论文评审的不同阶段,中国学者的接受度不同。经过非参数统计检验,不同学科同行评议者接受度有所差异;是否具有国际期刊审稿经验的同行评议专家接受度差异不明显。论文相关分析数据可为中文学术期刊实施公开同行评议制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探索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和引证指标CNCI间的相关性,揭示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在研究论文颠覆性创新早期识别中的效果。[方法 /过程]通过对选出的140篇研究论文的绝对颠覆性指数DZ、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包括同行评分(FScore)、同行评级(FStar)、评价次数(FTime)、加权评级(FStar_w)、加权评价次数(FTime_w)]和影响力指标CNC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高颠覆性文献、Faculty Opinions收录文献、高影响力文献在全部5 566篇焦点文献中的分布和不同评价角度下选出的研究文献重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结论 ]从全部病毒学领域期刊来看,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间存在弱相关性,与影响力指标CNCI间存在中等相关性。FScore与CNCI存在着强相关性,FStar、FStar_w与CNCI存在着中等相关性,FTime、FTime_w与CNCI存在着弱相关性。但不同标签的研究论文三类指标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其中,...  相似文献   

6.
王培  高虹 《科技与出版》2024,(3):136-143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稿件评议的基本制度,是判断稿件学术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剖析我国学术期刊传统匿名同行评议模式在开放科学环境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探索以开放同行评议为导向的同行评议模式,实现开放同行评议与匿名同行评议模式的有机融合。提出以开放同行评议的优势项补充匿名同行评议的劣势项,弹性化实施同行评议,根据期刊的学科特色差异化选择评议模式,构建多种模式的交互式同行评议平台,促进学术合作与同行评议资源共享等优化路径,对完善我国学术期刊现有同行评议机制,提升同行评议质量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期刊同行评议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同行评议是期刊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也引发大量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1)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双盲评议、单盲评议、开放式评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2)两种审稿流程(编辑负责制和编委负责制)是如何进行同行评议的以及各自的优缺点;(3)同行评议的不足;(4)现代技术进步给同行评议带来的挑战和帮助;(5)同行评议是否可以放弃.文章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同行评议过程,帮助各个期刊选择更适合自己情况的评议形式和流程,尽量规避评议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网络同行评议的优点,并对国外现有的几种网络同行评议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网络同行评议开展的现状,认为国内应加强对网络同行评议软件及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从而推进网络同行评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发表的重要环节,是有效促进学术公平的重要机制。因此,为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引入同行评议十分必要。同行评议的类型有多种并各有优点和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学术期刊可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自身需求采用一种或多种评议形式。在学术发表中引入科学合理的同行评议机制,可为有效促进知识增长贡献力量。只有合理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术背景和学术范式会影响评审专家评议意见的问题,提出利用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技术辨别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降低同行评议结果的误判,提供“非共识”项目的判断依据,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凭据。  相似文献   

11.
王海蓉 《编辑学报》2023,(2):147-151
对国外开放同行评议(OPR)的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开放同行评议的主要价值;从透明度和开放性2个维度出发,讨论了开放同行评议的3个层次及其机制。参照7大公开要素,对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的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研究了透明度等级对相对引用率RCR和社会关注度Altmetrics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等级高的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在学术影响和社会传播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开放同行评议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期刊的现状,对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同行评议的模式进行优化。【结果】同行评议设计的两个主要主体——作者和审稿专家,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同行评议制度应该得到完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比如:扩充评议专家库、进行评议专家培训、细化专家研究领域标签、建立评议激励机制、建立评议评分机制、完善评议反馈机制和作者申诉机制等,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结论】同行评议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制度,但是目前同行评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提高作者和评议专家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作者投稿和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同行评议是保证科研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学术评价在本质上离不开同行的判断.本文通过问卷法,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调查学术共同体对18种CSSCI图书情报学来源期刊的感知和认同,使用聚类分析展示期刊在"类"的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同行将18种期刊明显地分为4个层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均只能部分地反映同行的评议结果;CSSCI来源期刊的评价结果与同行评议结果一致性略高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的内涵重在交叉融合、学术创新,综合性强的高校社科学报便成为学科交叉领域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学科交叉热点变化快、专业跨度大、合作交流广,对高校社科学报传统学科边界清晰的同行评议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使同行评议实践面临新的挑战。高校社科学报应做出相应优化,引入兼职学术编辑,把握重点方向深化同行评议专业度,适当运用更为透明的开放评议,强化监督同行评议质量,使高校社科学报的评议模式更契合学科交叉的特征,更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同行评议面临的问题与可行性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锦雅 《编辑学报》2011,23(3):238-240
针对同行评议审稿机制在审稿质量和审稿周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制订科学、规范的同行评议的审稿规则、加强审稿专家培训、利用网络改进同行评议形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交叉学科是原始创新的发源地,其科学评价问题倍受关注。针对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选择的难点问题,提出利用科学知识图谱来判定交叉学科相近研究领域及热点研究主题,并据此确定合适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方法,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提供科学合理的凭据。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制度是期刊出版中坚持使用的基本制度.学术期刊是期刊的一种,其出版过程中包含了专家评审、匿名评议、评议人员表决等制度.除了这些制度,学术期刊的出版还经常吸收一些比较先进的同行成果,不断推动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对学术期刊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制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同行评议作为保证和提高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业界被普遍认可.面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同行评议造假,以编辑的实践经验,梳理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网上审稿系统、专家、编辑3个方面给出了学术期刊防止同行评议造假的可行性措施,为编辑防范同行评议造假提供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同行评议典型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行评议一直是最权威、最有效的科学评价方式,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建立较为完整的同行评议制度,制定同行评议政策法规,建立标准化的评议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评议方法。面对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本文从加强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规范化的同行评议准则、构建完善的同行评议专家库、探索因项制宜的同行评议方式、大力营造良好的同行评议生态环境等方面对规范和完善我国同行评议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Ⅰ背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计划将其资助的项目成果论文提供给公众,使公众获取并利用这些成果论文。项目课题组组长和接受NIH资助的机构也希望学术界和公众能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研究。据估计,仅2003年,在出版发行的论文中,有60.000—65,000篇论文都记录了由NIH支持的项目成果。NIH认为广泛的获取和共享经同行评议的科研成果出版物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促进科学家、医护工作者及公众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