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知,更在于致用.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实验通常就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手段,可是它却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通常教师都是"照本宣科"的讲实验,学生也是"按部就班"依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去"演示"实验.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讲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而改为尽量的让学生去做实验.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合作学习法"构建初中生物实验课堂,在学生了解实验内容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的目的.本文将就"合作学习法"在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一、"合作学习法"的概念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合作学习法"是美国教育家B·S·布卢姆在20世纪70  相似文献   

3.
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生源差,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低.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实验课能够把学生带入神秘的化学世界,而带有"魔术"色彩的富有趣味的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用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开启的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臻 《教师》2010,(11)
本文拟对一次英语语法课"同伴教学"模式实验作报告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伴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合作和师生间交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实验是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论述了通过"对比"方法探究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测与假设、得出结论、反思与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促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心理,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个案,谈谈在"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做法及体会.案例一: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空气成分探究具体操作.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数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提升思维能力,并拥有创新的机会.数学实验是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把"探究性学习"作为自然科学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善于进行实验探究方式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6):155-160
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研究石家庄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物理实验与学习能力的状况,编制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测查问卷,并对化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如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体状况达到合格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各维度与学生性别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学生学习能力各维度与实验成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研究认为,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与培育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0.
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要有目的地实验、研讨或交流,体现"探究行为",构建高效的"学习行为课堂".笔者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说明.一、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苏科版教材中的"大气压强"内容以两组探究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亲历"估测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依据知识建构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展式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学科特点的,"家庭小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家庭小实验"是传统课堂实验教学的向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学力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已从"知识中心"转向"思考力中心"和转向培养扎实的、能够实际运用的能力上来.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其他学习者的关系中开展的,在同其他合作者的合作学习中,发现思维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思考能力,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在攀比学校本科升学率、学校生均分的背景下,国内一些教育学者只关注学生智能学力的培养,纷纷实施以教学案为载体、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模式.实验教学深受冷落,更有甚者,课堂上根本没有真实的实验,只在视频上"放实验"、黑板上"讲实验",最终导致学生实验技能明显不足,教师实验技能明显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情绪消沉,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学生"创新学力"培养先天残疾.在此背景下,笔者提出基于创新学力培养的高中物理"云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学实验活动"教学的实验与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实验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其教学的主要过程为创设情境-活动与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数学实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动手、应用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物理实验耗时过多,收效甚微,所以他们宁愿自己"讲"实验,学生"看"实验,课堂"练"实验也不愿亲自和学生"做"实验.原本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就这样被无情的"扼杀"了.这种做法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一些物理小实验的效果比较平淡,学生的关注度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普通实验进行简单的"包装"后,能增添神秘色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实验效果会大大提升,同时也会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数字化学生创新实验把课本研读权、质疑权、自主学习权、学习活动的空间权、体验权还给学生,将教师从百讲不厌的"教"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刷题竞赛"中突围出来.发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活动的强大潜能,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是实现"少教"和"多学"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素养,而数学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实验内容特点,合理选用适当的实验手段,优化设计模拟型、学具型、操作型、应用型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结合专业,结合生活,合理设计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化学课的"教、学、用"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生本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符合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又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更应关注"以生为本".在完成教材实验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应进一步开发实验课程资源,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在自主体验和自主建构中突破教学难点.应以"教室即实验室、家庭即实验室、社会即实验室"的"大实验教学观"指导物理教学,让实验全面融入学生生活,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实验是学生"做学思一体"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数学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趣味预习"实验、"微探究"实验、"快乐应用"实验等数学实验模式,能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