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学技术观察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该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交叉设计,15名优秀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9男6女)于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过程中连续监测其通气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运动员低氧下出现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时对应的通气指标和血氧饱和度都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2)低氧下,从开始运动到力竭时脑氧饱和度呈△[02Hb]降低、△[HHb]和△[THb]升高的趋势.在25%、50%、75%和100%相对功率等级时,△[O2Hb]和△[THb]显著低于常氧值,△[HHb]显著高于常氧值.△[THb]在75%~100%最大功率阶段,脑氧变化较小.(3)低氧下,相对功率和绝对功率对应的脑氧饱和度都显著大于常氧对应值.结论:自行车运动员常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在50% ~ 75%最大功率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低氧下脑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低氧时相对运动强度变大、运动低氧血症(EIAH)和通气不足可能是脑氧显著降低的直接原因.故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脑氧饱和度,从而提高其有氧能力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让8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晚上在低氧房暴露居住10 h。低氧房中氧含量为15.3%(相当于海拨2500 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1天、急性低氧暴露10 h后测试安静时和定量运动负荷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暴露后,(1)安静时形态积分较高,运动后10 min、15 min的形态积分均比安静时明显降低(P<0.05);(2)运动后即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3)运动后5 min、10 min及15 min时,血流速逐渐加快,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积分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后,甲襞微循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徐根  徐建方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6,26(3):86-93,96
对国内、外关于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人体及动物体重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导致人体及动物体重下降的现象及可能原因;介绍营养品补充对低氧暴露时体重变化的影响;展望并分析低氧训练在运动员减体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的变化,探索可靠、有效,无创的评价肌肉疲劳指标.方法:连续监测15名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肺系统和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低氧条件下,由开始运动到75%最大功率,△[HbO2]降低、△[HHb]增高;由75%至100%最大功率时,△[HbO2]保持不变,△[HHb]和△[THb]增加.但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下低氧△[HbO2]均高于常氧值,△[HHb]存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低于常氧对应值;(2)运动员在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出现时对应的心率、气体代谢、血氧饱和度(SpO2)和功率都出现降低;其中VT和VO2max/对应的VO2、VE/VO2、VE/VCO2和SpO2都低于常氧运动时的值.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低氧运动时相对强度增大,而低氧通气反应显著高于常氧水平.提示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和/或比赛时的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有氧能力;(2)低氧运动时△[HbO2]显著高于常氧值,△[HHb]显著低于常氧值,说明肌氧饱和度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考虑将其作为监控和评价白行车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试运动时低氧血症和低氧通气指标的变化来探索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ctu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可行性指标,为降低高原旅居人群罹患AMS的风险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3名普通男性大学生于低氧舱(~4400 m,F1O2 11.8%~11.6%)暴露6h,分别于低氧暴露第0.5h、2h、4h和6h评测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LLS量表),有头痛症状且LLS评分≥3者,定为AMS组.受试者进舱休息30 min后进行30 min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于卧式功率车上安静5min后以80 W恒定负荷(60 rpm)仰卧蹬车20min,恢复5min.每5min末记录RPE、HR、SpO2、BP和低氧通气反应相关指标.据测试指标计算AMS组和nonAMS组低氧通气指数和低氧心功能指数差异.取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与LLS评分拟合得出预测方程.结果:急性低氧暴露结束时AMS发生率为27%.低氧安静时AMS组与nonAMS组RPE、HR、SpO2、VE、Vr和fR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运动时AMS组SpO2显著低于nonAMS组(P<0.05),运动5min时达最低点.低氧运动5min时AMS组V3显著低于nonAMS组(分别为41.4±4.61/min和46.7±4.61/min,P<0.05).低氧运动时SpO2和VE预测LLS评分的非线性方程分别为:LLS=0.0295(SpO2)2-4.5269(SpO2) +174.34(R2 =0.7473,P<0.001)和LLS=0.0352(VE)2 -3.4987(VE)+87.729(R2=0.307,P=0.053);SpO2与VE呈中度相关(R=0.394,P<0.05).结论:低氧运动时动脉血症指标SpO2和通气指标VE可作为预测AMS的有效指标,SpO2的预测准确性高于VE,运动时SpO2与VE呈中度相关.从测试的简便、可靠角度考虑,运动时SpO2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其观察对大鼠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雄性9周龄SD健康大鼠80只,随机分成运动组4组(n=40)和非运动组4组(n=40)。各组分别在海拔0m(20.89%),2200m(16.02%),2200+3500m(前3周为16.02%,后3周为13.59%),3500m(13.59%)的低氧环境中生活6周。运动组每日以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分钟、每周5次,非运动组只进行单纯低氧暴露。结果 1)运动组大鼠体重均下降明显(P<0.01);2)4个海拔高度下运动组脂肪量下降明显(P<0.05-0.01);3)肌肉重量运动组比目鱼肌在海拔2200+3500m时升高(P<0.05),趾长伸肌在海拔3500m时下降(P<0.01)。结论 1)6周不同模式低氧运动更能抑制大鼠体重增加;2)低氧复合运动促进大鼠腹腔内脂肪分解代谢,并随海拔升高下降越明显;3)6周2200+3500m低氧运动模式更能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和低氧适应力。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极限运动后递增强度的低氧暴露情况下CUBA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的变化对10名CUBA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分别在安静状态下(A组)、极限运动即刻(A1组)、极限运动后进行2h递增程度的低氧暴露即刻,即PO2为14.6Kpa的低氧暴露即刻(A2组)和PO2为11.2Kpa的低氧暴露即刻(A3组)采取桡动脉血2ml,测试代表缓冲系统能力的指标值BE(碱超)、HCO3-(碳酸氢根离子)、PH(酸碱度)、PCO2(二氧化碳分压)、TCO2(二氧化碳总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代表缓冲系统能力的指标值BE、HCCO3-、PH、PCO2、TCO2Al组相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A2组相比A1组有增高的趋势(P〉0.05),但仍低于A组;A3组相比A组、A1组、A2组均有上升(P〉0.05)。极限运动后低氧暴露对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低氧暴露对运动员甲襞微循环和血象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间歇性低氧暴露对运动员甲襞微循环和血象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总积分时序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间歇性低氧暴露4周的效果要优于间歇性低氧暴露2周;间歇性低氧暴露适应过程中,RBC一直增加,低氧暴露3周后,达到峰值(P <0 .0 5 ) ,低氧暴露4周后,略有下降,但仍较常氧显著增加(P <0 .0 5 ) ;Hb和Hct在间歇性低氧暴露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急性1 0h、2 5 0 0m低氧暴露对血RBC、Hb、Hct影响不大,甲襞微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长期间歇性低氧暴露刺激RBC、Hb产生,血液携氧能力增加,甲襞微循环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动后低氧暴露对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观察常氧运动后低氧暴露情况下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研究方法:8名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分别完成2次1h蹬功率自行车运动,间隔1周。第1周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h后即进入低氧室内(氧气浓度:15.4%,相当于海拔2500m)休息30min。第2周同一时间,受试者以同等负荷运动1h后常氧环境休息30min。每次实验分别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采取静脉血5ml,测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运动后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I型口形红细胞。结论:运动后低氧暴露不利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力量训练对肥胖者血清Ghrelin、GH、Cortisol和Insulin水平的影响,探讨肥胖度对力量训练诱导Ghrelin与Cortisol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男大学生,按不同BMI分为3组,对照组(CG,n=7,BMI< 25.0),Ⅰ度肥胖组(ⅠFG,n=7,BMI为25.0~29.9),Ⅱ度肥胖组(ⅡFG,n=6,BMI> 30),进行约为80%1RM的急性力量训练后,采用ELISA法检测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即刻,30 min,60 min和120 min静脉血Ghrelin、GH、Cortisol和Insulin水平;结果:急性力量训练对各组GH、Cortisol和Insulin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ⅡFG受试者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CG(P<0.05);CG(r=-0.507,P=0.034)与ⅠFG(r=-0.213,P=0.041)血清Ghrelin与GH的AUC呈负相关;ⅡFG受试者Ghrelin与Cortisol的AUC呈显著负相关(r=-0.63,P=0.038);结论:肥胖度的增加可能进一步改变糖代谢调节,进而影响肥胖者Ghrelin与Cortisol对急性力量训练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氧暴露情况下运动对中动脉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压低氧屋模拟2500m高原急性缺氧,测试了6名世居平原的男子在常氧和急性缺氧情况下,中等强度运动前后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缺氧暴露情况下,安静时平均脑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从第5min到第20min都持续上升,且Vd增加幅度最大。常氧和急性缺氧运动后即刻,Vm和Vp均显著增加,常氧运动后Vm、Vp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急性缺氧运动后;常氧运动后Vd增加,而急性缺氧运动后Vd略有降低。提示,急性缺氧主要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增加舒张期血流速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来满足动脉氧含量下降时大脑的供氧需求;急性缺氧运动与常氧运动一样,都是通过增加收缩期血流速度来满足大脑供氧需求,但急性缺氧暴露抑制了运动对脑血流速度的增加效应;与常氧运动、急性缺氧相比,急性缺氧运动对舒张期血流速度的影响比对平均脑血流速度和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教学实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力量训练影响跳投命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对普通学校学生的跳投命中率有显著性影响。在教学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量训练的学生要比不进行力量训练的学生投篮命中率高。  相似文献   

15.
16.
对大鼠采用不同海拔及组合模式的低氧暴露和运动方法,通过红细胞等指标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低氧适应和机体氧传递能力。方法:9周龄wistar雄性大鼠80只(体重269.38±6.24g),分为非运动组和运动组两大组。每组分为0m、2200m、2200+3500m、3500m共4组,每小组10只。其中运动组大鼠每天在时速设定为20-22m/mim、坡度0°的跑台上训练90分钟,每周5天共6周。结果:3500m及以下的4种不同海拔高度下无论是低氧暴露还是运动,红系细胞RBC、 Hb、 Hct均表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而运动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同时2200+3500m组合式模式无论是运动组还是非运动组均出现了最高峰值。结论:在不同海拔环境下低氧是影响血细胞升高的重要因素,但低氧环境下复合运动负荷更能促进血细胞RBC、 Hb、 Hct生成,且2200+3500 m组合式模式更能有效的促进红系细胞生成量,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机体氧传递能力和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